从《儒林列传》看文化兴衰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及董仲舒的历史贡献( 五 )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3)大一统;
看到以上三点建议,读者是否同笔者有一样的感叹:深刻影响中华民族两千年的思想怎么竟然就出自一个人之口?!
3、详解董仲舒三大理论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告诉汉武帝,春秋战国时中国何以如此混乱,军阀割据只是表象,背后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整个国家(周王朝)没有一个统一的价值观,各种价值观横行,这就导致了思想上的混乱,因此,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所提倡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不是单纯以尊儒为目的,它的目的是树立一种国家唯一的统治思想,用思想上的统一来为政治上的大一统服务。他对汉武帝说过这样一段话“《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道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这段话表明人文学术脱离不了政治,坦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旨在支持政治。董仲舒比秦始皇和李斯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既不“焚”也不“坑”,而是用文化统治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是禁绝其它各家的思想和著述,只是在选拔人才和统治思想上不取其它诸家。他向汉武帝建议要“明教化”、“正法度”,力主实行“德主刑辅”的仁政,希望通过广设学校,来散布儒家道德礼仪,维护儒家地位和君主专制政权。
“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因此帝王君临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因此,董仲舒在提出“思想统一”的逻辑下,顺势也提出了“设立太学,培养人才”的建议,这也是中华民族高等教育的滥觞之处。董仲舒确实了不起!
笔者认为,如果说孔子是继周公之后对中国文化最大贡献者(建立了儒家文化大系统),之后确实就是董仲舒了,因为他借助汉武帝的权威和支持将孔子的儒学体系得以固化,因而影响了后世两千年。他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尤其深远,儒家思想为代表的文化思想一直是中国的主流文化,直到1919年的新文化运动。
2)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一些专家认为“天人感应”是董仲舒提出来的。按照笔者的研究并非如此,笔者认为“天人感应”滥觞于《周易》“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董仲舒只是将自己的观点强行套上了“天人合一”的外壳(旧瓶装新酒),因为切中了武帝心坎,故而得以践行和广泛流传。
董仲舒认为《春秋》一书记录了几百年的天象资料,所以后世灾异要以《春秋》为根据来解释。他通过援阴阳五行学说解《春秋》考察其中与天灾人事的联系,从而建立起“天人感应”学说。“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是董仲舒天人关系的核心。
董仲舒认为有“天命”“天志”“天意”存在,认为“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为人者天也,人之为人本于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天者,百神之君也”“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董仲舒名著《春秋繁露·为人者天》)。
天是宇宙间的最高主宰,天有着绝对权威,人为天所造,人副天数,天人合一于是天命在论证君主权威的重要性得到了空前提高。把君权建筑在天恩眷顾基础上,君权乃天所授。人君受命于天,奉天承运,进行统治,代表天的意志治理人世,一切臣民都应绝对服从君主,“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董仲舒名著《春秋繁露·玉杯》),从而使君主的权威绝对神圣化。这有利于维护皇权,构建大一统的政治局面。
天人感应在肯定君权神授的同时,又以天象示警,异灾谴告来鞭策约束帝王的行为。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