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大方


首页 > 学习 >

高校|高校特殊教育保障措施



按关键词阅读: 高校 特殊教育 措施 保障

【高校|高校特殊教育保障措施】1、高校特殊教育保障措施 摘要:丰富而有针对性的综合专业实践是培养创新型、应用型特殊教育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 , 志愿服务实践是既有利于实现高校的育人功能 , 又能满足社会需求的 , 具有特殊教育专业独特性的综合实践模式 。
文章基于对某高校当前志愿服务实践的开展情况及出现的问题所进行的问卷和深度访谈调查 , 提出了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 , 强化实践环节的管理和指导 , 加强基本条件保障 , 建立多方沟通平台的措施 , 以便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专业志愿服务实践 。
关键词:特殊教育专业;志愿服务实践;支持保障 一、特殊教育专业志愿服务实践的内涵 特殊教育专业志愿服务实践和专业见习、专业实习一样 , 同属于综合性专业实践体系的构成部分 , 是 。

2、一种本专业创新性的实践活动 ,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 志愿服务实践比其他形式的实践活动更具有社会适用性 , 是学生专业见习和实习的补充 , 是综合实践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径 。
根据教育学界通常的定义 , 把教育实践界定为一种有目的的实践活动 , 是以教育智慧为指导的自身就是目的的实践活动1 。
也有学者综合多种观点将教育实践进一步界定为人们以一定的教育认识和教育观念为基础所开展的 , 以人的培养为核心的有目的的教育行为及活动方式2 。
关于志愿服务 , 陈曦认为 , 泛指利用自己的时间、技能、资源和善心为邻居、社区、社会提供非营利、无偿、非职业化援助的行为3 。
整合对于志愿服务以及教育实践的认识 , 可将特殊教育专业志愿服务实践理解为:指特殊教育专 。

3、业大学生结合所学特殊教育专业理论 , 以多层次、多类型特殊儿童为服务对象 , 在建立一定的特殊教育专业理念和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基础上 , 利用课余时间 , 为特殊教育学校或机构提供的非营利、无偿、非职业化志愿服务的一种有目的的教育行为及活动方式 。
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投入到志愿服务的群体中来 , 就社会影响和人才培养而言 , 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和多重价值 。
从诞生的那一天起 , 志愿者的服务对象即为社会处境不利群体 , 而特殊教育的对象也正是包括校内外残障儿童和社会人群在内的多层次、多类型、多需求的群体 , 这种内在的关联性决定志愿服务实践模式是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教育实践的自然选择 。
对于特殊教育专业的大学生而言 , 志愿服务的实践不仅 。

4、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 更是其教育实践课程的重要构成内容 。
二、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志愿服务实践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调查对象为特殊教育专业大四的同学 , 学生的志愿活动服务实践主要集中在大二和大三时 , 并且约一半的同学可以定期每周一次或两次参加各类活动 。
这些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在康复训练机构参与教学和管理工作 , 参与助残日、自闭症日等社会活动以及参加特殊教育学校和各康复机构组织的培训和讲座 。
其中 , 有91%的同学曾经承担过各种活动中的志愿者工作 , 有约67%的同学参加过康复机构的教学活动 , 也有不到50%的同学曾参加各类机构和学校的培训及讲座 。
具体表现为:在机构中听课、参与班级管理 , 有意识、主动和儿童及家长 。

5、沟通交流 , 但在参与集体教学和个别化教育方面的机会不多 。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到大学生愿意尽早接触社会并且普遍认同志愿服务实践模式是有助于职前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模式 , 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 需要在今后进一步完善 。
(一)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
1.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缺乏整体规划 , 实践不深入、浮于表面 。
每次志愿服务 , 不管是定期实践还是应实践单位要求的不定期的活动 , 基本上均缺乏整体规划 , 没有针对性实践方案 。
无论是实践委派单位还是实践接收单位 , 均没有明确实践中要完成的目标和实践内容 , 更没有针对性的分组要求和个别职责分配 , 加之 , 实践机构对于参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专业能力定位不准确 , 并不能委以重用 ,。

6、仅希望大学生参与、帮忙即可 , 所以 , 对高校特殊专业大学生而言 , 实践是不充分、不深入的 , 并没有达到职前实践的目标 。
这一点从调查中学生所从事的具体工作可获悉 , 在教育教学方面 , 学生并不能充分参与 , 更不能独挡一面 , 仅是教学辅助人员和活动协助者 。


稿源:(未知)

【傻大方】网址:/a/2021/0926/0024178557.html

标题:高校|高校特殊教育保障措施


上一篇:高校|高校园林景观布局与建筑设计

下一篇:高校|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