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曹魏蜀汉谁是正统?争了一千多年,最后历史学家输给了人民群众!( 四 )



正统|曹魏蜀汉谁是正统?争了一千多年,最后历史学家输给了人民群众!
文章图片
北宋司马光尊曹魏正统
可到了南宋 , 理学大师朱熹作《资治通鉴纲目》 , 却抛弃了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承袭陈寿的帝魏伪蜀的正统观 , 改尊蜀汉为正统 , 以蜀汉纪年(严格说来 , 朱熹认为蜀汉是"正统之余" , 汉朝之延续) 。 此后,宋人萧常作《续后汉书》 , 进一步承认了蜀汉的正统地位 。
元朝时 , 蒙古贵族提倡程朱理学 , 朱熹在思想界的地位如日中天 , 他的正统观自然也占据统治地位 。 当时的学者姚隧说:"至《纲目》书出 , 始日汉中王即皇帝位 , 统斯正矣 。 "名儒郝经在《续后汉书》中 , 也以蜀汉为正统 。
当时对刘备的评价也越来越高 , 比如元末明初的大学者叶子奇就认为:"帝王之盛节 , 三代而下 , 汉高为最 , 昭烈次之 , 光武唐太宗 , 伯仲耳 。 "竟然把刘备抬高到汉高祖的地位 , 比唐太宗的地位还高 。

正统|曹魏蜀汉谁是正统?争了一千多年,最后历史学家输给了人民群众!
文章图片
朱熹尊蜀汉为正统
明清之时 , 朱熹"尊刘"的正统观占据主流地位 。 明、清两朝都有《季汉书》、《续后汉书》等著作问世 , 都以蜀汉为正统 。
现在我们回头总结一下(不完全统计) , 西晋、唐、北宋 , 主流观点以曹魏为正统 。 东晋、南北朝的几个国家、南宋、元、明、清 , 主流观点以蜀汉为正统 。 这其中 , 朱熹的正统观对后来影响很大 。
其实不管是"曹魏正统"还是"蜀汉正统" , 都已经是一种陈旧的、过气的封建正统观 , 并无高低上下之分 。 但这两种正统之争 , 背后的原因却深刻反映了历史深处很多有趣的东西 。
以曹魏正统还是以蜀汉正统 , 和政治形势密不可分
比如陈寿做《三国志》时 , 是在西晋 。 而西晋禅让自曹魏 , 晋学魏步 , 如果曹魏不是正统 , 那么西晋当然也不是正统 。 这种情况下 , 陈寿就是有心尊蜀汉为正统 , 他也不敢啊!当然要以曹魏为正统 。
而且 , 从其它历史资料对比看 , 陈寿为了维护曹魏的正统地位 , 对曹魏似乎多有回护之辞 , 比如 , 曹操领冀州牧 , 当丞相 , 当魏公 , 按照《三国志》的记载 , 都是天子诏命封赐 , 而范晔《后汉书》中 , 都加了一个"自" , "自领冀州牧" , "自为丞相""自立为魏王" , 强调曹操实为篡权 。 所以 , 陈寿尊曹魏为正统 , 是有政治压力的 。
到了东晋时 , 政治形势为之一变 。 当时东晋定都健康 , 偏安一隅 , 形势和蜀汉相类似 。 所以 , 习凿齿作《汉晋春秋》时 , 开始把蜀汉尊为正统(其实东晋和孙吴形势更为类似 , 但孙吴毕竟找不到像蜀汉一样 , 有可以称为"汉之延续"的合法性的主张) 。 习凿齿此举 , 还有一个深层次的意义 , 就是当时权臣恒温已经威胁到东晋政权 , 习凿齿刻意贬低曹魏 , 有提醒和警告恒温的意思 。
可以同样作此理解的 , 还有北宋和南宋对曹魏蜀汉的不同态度 。
清代史学家章学诚说:
"陈氏生于西晋 , 司马氏生于北宋 , 苟黜曹魏之禅让,将置君父于何地?而习与朱子 , 则固南渡之人也 , 惟恐中原之争正统也 。 诸贤易地而皆然 。 "

正统|曹魏蜀汉谁是正统?争了一千多年,最后历史学家输给了人民群众!
文章图片
赵匡胤帝位来自禅让 , 不尊曹魏 , 没有合法性
这句话意思是说 , 北宋禅让自后周 , 所以司马光当然不敢批评曹魏 , 必须尊曹魏为正统 , 否则北宋的合法性就会遭到质疑;而朱熹是南宋人 , 曾痛斥过秦桧 , 主张抗金 , 所处的政治环境和习凿齿有相似之处 , 所以以蜀汉为正统 , 来对抗占据中原的金国(有趣的是 , 金国也以蜀汉为正统) 。 所以 , 北宋、南宋尊谁为正统 , 也是和当时的政治形势有关系 。
而南北朝的几个君主 , 以蜀汉为正统 , 要么说是皇室的传人 , 要么说是大臣的传人 , 都是为了给自己套个光环 , 增加合法性而已 。 唐朝以曹魏为正统 , 则是因为唐朝马上得天下 , 并且政权出自关中 , 这里都不再赘述 。
说到这里 ,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历史好像是个软面团 , 谁都能按照自己的政治需求捏一下 。 但实际上 , 历史自有其内在的、必然的内核 , 这从曹魏蜀汉正统之争的最后结果就能看出来 。
正统|曹魏蜀汉谁是正统?争了一千多年,最后历史学家输给了人民群众!】南宋以后 , 元明清都尊蜀汉为正统 , 这表面看起来 , 好像是受到朱熹正统观的影响 , 毕竟朱圣人的地位在知识分子眼中是极其崇高的 。 但实际上 , 有一股比圣人教诲更伟大的力量 , 最终让蜀汉赢了正统观之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