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曹魏蜀汉谁是正统?争了一千多年,最后历史学家输给了人民群众!( 二 )
以曹魏正统还是以蜀汉正统 , 和政治形势密不可分
比如陈寿做《三国志》时 , 是在西晋 。 而西晋禅让自曹魏 , 晋学魏步 , 如果曹魏不是正统 , 那么西晋当然也不是正统 。 这种情况下 , 陈寿就是有心尊蜀汉为正统 , 他也不敢啊!当然要以曹魏为正统 。
而且 , 从其它历史资料对比看 , 陈寿为了维护曹魏的正统地位 , 对曹魏似乎多有回护之辞 , 比如 , 曹操领冀州牧 , 当丞相 , 当魏公 , 按照《三国志》的记载 , 都是天子诏命封赐 , 而范晔《后汉书》中 , 都加了一个"自" , "自领冀州牧" , "自为丞相""自立为魏王" , 强调曹操实为篡权 。 所以 , 陈寿尊曹魏为正统 , 是有政治压力的 。
到了东晋时 , 政治形势为之一变 。 当时东晋定都健康 , 偏安一隅 , 形势和蜀汉相类似 。 所以 , 习凿齿作《汉晋春秋》时 , 开始把蜀汉尊为正统(其实东晋和孙吴形势更为类似 , 但孙吴毕竟找不到像蜀汉一样 , 有可以称为"汉之延续"的合法性的主张) 。 习凿齿此举 , 还有一个深层次的意义 , 就是当时权臣恒温已经威胁到东晋政权 , 习凿齿刻意贬低曹魏 , 有提醒和警告恒温的意思 。
可以同样作此理解的 , 还有北宋和南宋对曹魏蜀汉的不同态度 。
清代史学家章学诚说:
"陈氏生于西晋 , 司马氏生于北宋 , 苟黜曹魏之禅让,将置君父于何地?而习与朱子 , 则固南渡之人也 , 惟恐中原之争正统也 。 诸贤易地而皆然 。 "
文章图片
赵匡胤帝位来自禅让 , 不尊曹魏 , 没有合法性
这句话意思是说 , 北宋禅让自后周 , 所以司马光当然不敢批评曹魏 , 必须尊曹魏为正统 , 否则北宋的合法性就会遭到质疑;而朱熹是南宋人 , 曾痛斥过秦桧 , 主张抗金 , 所处的政治环境和习凿齿有相似之处 , 所以以蜀汉为正统 , 来对抗占据中原的金国(有趣的是 , 金国也以蜀汉为正统) 。 所以 , 北宋、南宋尊谁为正统 , 也是和当时的政治形势有关系 。
而南北朝的几个君主 , 以蜀汉为正统 , 要么说是皇室的传人 , 要么说是大臣的传人 , 都是为了给自己套个光环 , 增加合法性而已 。 唐朝以曹魏为正统 , 则是因为唐朝马上得天下 , 并且政权出自关中 , 这里都不再赘述 。
说到这里 ,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历史好像是个软面团 , 谁都能按照自己的政治需求捏一下 。 但实际上 , 历史自有其内在的、必然的内核 , 这从曹魏蜀汉正统之争的最后结果就能看出来 。
南宋以后 , 元明清都尊蜀汉为正统 , 这表面看起来 , 好像是受到朱熹正统观的影响 , 毕竟朱圣人的地位在知识分子眼中是极其崇高的 。 但实际上 , 有一股比圣人教诲更伟大的力量 , 最终让蜀汉赢了正统观之争 。
这就是自下而上的力量 , 民心的力量 , 老百姓的力量 。
民心的取舍 , 最后自下而上地影响了正统观
这种力量首先反应在艺术领域 。 正史之外 , 有记载的三国故事 , 最早出现在隋朝 。 杜宝《大业拾遗录》中记载 , 隋炀帝观看水上杂戏的节目 , 当时就有了刘备跃马檀溪的故事 。 唐朝时 , 三国故事在民间就非常流行了 。 刘知几在《史通·采撰》中说 , 唐初有些三国故事"得之于道路 , 传之于众口" 。 到了宋代 , 皮影戏、傀儡戏、南戏等娱乐活动中都有三国故事 , "说三分"成了一个细分大类 。
文章图片
桃园三结义是著名的三国故事之一
这时 , "尊刘贬曹"的政治倾向已经很明显了 。 比如苏东坡在《东坡志林》中记载:"至说三国事 , 闻刘玄德败 , 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 , 即喜唱快 。 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泽 , 百世不斩 。 "简单翻译一下 , 说看三国戏时 , 刘备打败仗 , 观众都不开心;曹操打败仗 , 观众都很高兴 。
元朝以后 , 三国的故事越来越多 , 越来越完善 。 后来的《三国志平话》和《三国演义》 , 在政治上都倾向于蜀汉 。 所以 , 尊蜀汉而贬曹魏 , 在文艺作品上大致形成了统一 , 这反应了民心的取舍和民间对正统问题的基本倾向 。
这种力量还体现在对诸葛亮、关羽和刘备的推崇上 。
第一个是上层知识分子对诸葛亮的认可 。 唐朝以后 , 门阀贵族一蹶不振 , 科举考试成为政府选材的主要方式 , 这让士人 , 尤其是寒门出身的读书人的地位大大提高 。 他们期待自己能够大展抱负 , 成为像诸葛亮一样公忠体国、鞠躬尽瘁的贤相 。 诸葛亮成了士人的榜样 , 地位猛然提升 。
- 蜀汉的败亡,原因不在诸葛亮不识时势上
- 三国长寿名将廖化,从黄巾起义到蜀汉灭亡,他究竟活了多大岁数?
- 他本是一介儒士,却文武兼备,成为曹魏东方面军总司令
- 他本是一介儒士,却文武兼备,成为曹魏东方面军总司令
- 曹丕的弟弟,是个善于骑射的人,他就是曹魏将领曹彰
- 三国曹魏士兵为什么很少跟随将领叛变?竟是因为曹操施行的一政策
- 魏延的死,是死于他的性格和蜀汉的政治分歧
- 孙权为什么不趁关羽北伐的良机,去进攻曹魏呢?
- 曹丕篡汉之后,忠于汉室的臣子为何不去蜀汉投效刘备?
- 汉民族向来重正统,为何沙陀人南下中原,汉人竟不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