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 一份喝水“致病”清单提醒你:这4种情况先放下水杯

看官辛苦啦!傻大方小编知道你找“健康 | 一份喝水“致病”清单提醒你:这4种情况先放下水杯”这篇文章很久了,是否有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感脚呢?


正文开始:





当你生病的时候,听到最多的话应该就是“多喝水”;女生痛经的时候,男朋友会劝她说“多喝热水”。





人离开食物约可生存3周,但没有水只能生存3天左右。众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但很多人对水的认识还停留在解渴上。





其实,喝水是个技术活,科学、适量饮水对于每个人都是必要的。权威专家为你解析哪种情况下不能过量饮水,并教你解锁喝水的正确姿势。





受访专家





北京公众健康饮用水研究所研究员赵飞虹





北京协和医院肠外肠内营养科主任陈伟





火箭军总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张丽娟





上海闸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李鸿林





中国药学会合理用药科普传播专家团





4种情况先放下水杯





感冒时





感冒了,身边人常这样建议:“要多喝水才能好得快”。事实上,流行病学专家指出,感冒时如果在短时间内大量喝水,反而可能造成身体脱水。





因为感冒时,人体会通过发烧来对抗病毒,这个过程会使体内的水分大量流失,同时也会带走钠、钾等电解质成分。这时,如果只是大量补充白开水,会令体内钠、钾等被电解质元素冲淡。





当体内钠元素浓度下降过多,人会出现眩晕、乏力等情况。此时,大脑会自动发出信号,通过尿液、汗液等方式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以满足体内电解质浓度平衡的需要,这就是医学上所谓的“自发性脱水”。





所以,感冒时身体需要补充有效的水分。在喝水的同时,还要补充足够的电解质,才能帮助缓解感冒症状。





感冒患者要保持足够的饮水量,但不要一次大量饮用,应间断性饮用。每次喝一杯约300毫升的水,然后间隔一段时间后再喝比较好。这样既能保持身体的电解质平衡,也不会对肾脏造成负担。





特别口渴时





夏季高温低压的天气,时常折磨得我们汗流浃背、口干舌燥。此时,端起水杯一饮而尽,真是痛快无比。可这种做法并非人人适合。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一次喝水太多,很容易加重心脏负担,甚至诱发意外。





张丽娟提醒,当人感到口渴时,其实机体已经处于轻度脱水状态,血容量开始减少、血液黏稠度增加,心脏功能已经受到影响。





此时,如果一下子猛喝大量水,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的负担突然加重,身体来不及适应,很容易导致血压升高,大脑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严重时可能诱发心衰、脑卒中等不良后果。





心功能不好的人一定要科学补水。





不渴时就要喝。以白开水或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天然饮用水为宜,及时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和电解质。同时注意低盐饮食,尽量减轻心脏负担。





喝水“少量多次”,不要一次猛喝。如果进行户外活动,应该在活动前、中、后都要补水,运动前15分钟,补水450~600毫升;每运动15分钟左右,再喝150~240毫升水;运动后也应及时适量补充。





睡前不宜喝水过多。睡觉时由于身体平卧,回心血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此时如果大量喝水,无疑给心脏雪上加霜,使患者出现胸闷、气短等不适,甚至诱发猝死。





锻炼之后





据一项由墨尔本大学和澳大利亚弗洛里神经科学和心理健康研究所合作的研究发现,大脑可自动阻止我们喝过量的水,这是因为饮水过量会损害身体健康。该研究发布在《美国国家科学》杂志上。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帕斯卡?萨克尔及其同事招募了20名健康男女,让他们在固定自行车上进行了1个小时的锻炼,之后研究人员使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扫描了他们的大脑,测量了这些人大脑不同区域中的血液流量情况。





在第一次扫描过程中,志愿者因为长时间锻炼比较口渴,喝水是为了满足本能;第二次扫描时,志愿者在口渴感被满足的状态下继续饮水,同时记录下他们两次喝水的感受。





第一次喝水时志愿者普遍感觉较愉悦,而第二次喝水时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





研究显示,在志愿者口渴的需求被满足时,大脑中的前扣带皮层以及眼窝前额皮质这两个与情绪决策有关的区域被激活了。





但在第二次饮水时,大脑中的硬膜、小脑以及运动皮质这个与运动控制和协调有关的区域被激活,它们的活跃是为了向肢体发送停止饮水的命令。





大脑能够告诉身体喝下足够的水是有益的,但喝太多的水可能使体内钠离子浓度过低,导致低钠血症,甚至还可能导致脑水肿。因此,当喝水喝得感觉不舒服时,就不要再喝了。





吃药时





用水送服药物能帮助药片进入食道,还能减少一些药物的副作用。但不同种类药物所需要的水量不同,有些甚至不建议喝水。





普通胶囊、药片通常用150~200毫升水送服即可。喝水太多会稀释胃液,加速胃排空,反而不利于药物的吸收。





一些特殊药物,为减弱其毒性,避免对内脏(特别是肾脏)的损伤,建议服药后每天喝水量在2000毫升以上。





例如:服痛风药每天应喝水2000~2500毫升,以降低结石及肾内尿酸沉积风险。服排尿结石的药后,也应大量饮水,保证一天内尿量2500~3000毫升,以冲洗尿道、稀释尿液、降低尿液中盐类的浓度,减小尿盐沉淀的机会。





需要注意的是,服某些药后,需少饮水甚至短时间内不饮水。





例如:保护胃黏膜的药物(氢氧化铝凝胶、硫糖铝、胶体果胶铋等)服用前后半小时内不宜喝水,否则影响药效。止咳药复方甘草合剂、止咳糖浆、川贝止咳露等,服后也不宜马上喝水。





科学喝水3大要素





既然喝太多水有时会带来疾病,那我们真的要放下水杯,放弃多喝水吗?其实,想要让水为人体好好“工作”,必须掌握3大要素。





1





饮水量





我们每天2500毫升的摄水量中,必须保证有1600毫升白开水,其余水分可适当从其他食物中获取。





正确的方法是勤喝水,每次两三口,不要等到渴了再喝。此外,每天还要重点把握三个喝水时段:早起一杯水(约200~300毫升);睡前一小时一杯水;餐前一杯水。





2





水温





喝凉水会使胃肠黏膜突然遇冷,从而使原来开放的毛细血管收缩,引起胃肠不适甚至腹泻。而过烫的水进入食道,易破坏食道黏膜,诱发食道癌。





因此,喝水的温度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凉,最适宜的温度是10℃~30℃。





3





速度





喝水时,有的人习惯“豪饮”,但这种饮水方法对健康并无好处。快速大量喝水会迅速稀释血液,增加心脏负担,也容易把大量空气一起吞咽下去,容易引起打嗝或腹胀。





正确的喝水方法是,把一口水含在嘴里,分几次徐徐咽下,这样才能充分滋润口腔和喉咙,有效缓解口渴。





10种情况提醒你:该补水了





除了掌握科学喝水的要素之外,明确什么时段该喝水,才能达到最佳补水效果。以下10种情况提醒你,喝水的时间到了。





1





晚上睡觉前





人熟睡时,体内水分会通过排尿、出汗、呼吸不断丢失,造成血液黏稠度升高、代谢物积存。





临睡前适度喝水可缓解该现象,降低脑血栓等发病风险,尤其是老年人,不能因为怕起夜而拒绝睡前喝水。





2





早上起床后





赵飞虹表示,人在早晨起床后会处于生理性缺水状态。吃早餐前喝一杯水,只需要20秒,水分就能进入血液中,使血液迅速稀释,改善夜间脱水情况。





3





洗澡后





很多人洗完澡觉得口渴,端起一杯水一饮而尽。殊不知,洗热水澡会令血流量增加,喝太快会对健康不利,尤其是老年人。赵飞虹建议,此时应小口慢速喝一杯温水。





4





开空调半小时后





空调房内空气干燥,容易造成人体水分流失,鼻腔等处黏膜过干,甚至引发支气管炎。在空调房逗留超过半小时,就要及时补充水分,白开水、矿泉水、柠檬水等均可。





5





发烧时





人在高烧时,会以出汗的形式散热,消耗大量水分。此时可少量多次地喝温开水或温葡萄糖水,小米粥、绿豆汤也是不错的选择。





6





尿变黄时





尿液呈浅黄色表明喝水量足够;若尿液比较黄,就要立刻饮水500毫升左右;若尿液呈土黄色,说明已经严重脱水,需要及时补水并去医院治疗。





7





坐飞机时





很多飞行不适与机舱内干燥有关。短途旅客最好在起飞前就开始补水,飞行中再喝点水,感觉不渴就行;长途旅客应保证每小时补充一次水;尤其冬天机舱内温度高,身体“隐形失水”多,更需要补水。





8





心情烦躁时





当一个人痛苦烦躁时,肾上腺素就会飙升。此时不妨喝一杯水,肾上腺素会随着水分排出体外,心情或许会轻松许多。





9





孕期





准妈妈体内的血流量增加了一倍,需要大量水分。如果喝水过少,会导致代谢废物浓度升高,增加尿路感染几率,对胎儿不利。





10





运动期间





运动会消耗大量水分,尤其是孩子,需水量高于成年人。除了运动前要喝水,运动时每隔半小时也应适当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