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新谈|房价“下跌”意见一致,底线是多少?两位地产大佬给出了“答案”( 二 )


第三、全国主要50城房价收入比已经远超国际临界点 , 未来房价走势将“趋稳微降”
衡量房价到底是高还是低的关键指标就是房价收入比 。 社科院报告显示 , 2018年监测的全国50城房价收入比数据已经高达13:1 , 其中四大一线城市均超过30:1 , 远远超过国际临界点9:1 。 报告同时认为 , 房地产对经济的贡献由正变负 , 对消费有明显的挤出效应 。 对于一些三四线城市来讲 , 房价收入比的问题以及市场消费的问题越来越明显 。
简单理解就是 , 绝大多数城市房价用工资收入衡量 , 已经是非常不合理的 。 尤其是一二线城市 , 普通人买房不仅需要掏空六个钱包 , 还要背负巨额房贷 , 而更多的人其实已经“无法承担现在的高房价”了 , 即买不起房 。
所以 , 无论是从安居、解决刚需居住的角度 , 还是从发展经济的角度 , 未来房地产都不能再作为主要的刺激工具了 。 这一点 , 国家也早有明确表态 。 经济不再依赖房地产 , 调控同时又必须做到紧绷不松 。 按照常理理解 , 未来房价很难再复制过去的疯狂 。 从严调控、引导资金向实体领域流动等行为来看 , 未来房地产的预期会大降 , 即面临需求短缺、资金短缺的局面 , 这意味着房价大概率会迎来“趋稳微降”局面 。
房价整体已经达成一致的“下跌”意见 , 那么未来房价到底能跌多少 , 房价下跌的“底线”又是多少呢?两位地产大佬给出了“答案”:
从社会稳定、解决居住、引导资金流向实体领域进而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等层面来说 , 房价下跌确实比上涨更有意义 。 宏观层面 , 房价也确实已经达成“下跌”一致意见 。 但我们还是要说明一下 , 这不意味着未来房价一定会下跌 , 更不意味着你所在的城市房价会下跌 , 所以大家在买房投资时 , 还是要根据自己所在城市的经济、人口、产业及调控等基本面来全面判断 。 不能把“房价下跌达成一致意见” , 当作晚买房或者不买房的参考 。
相比房价下跌 , 其实很多人更关心房价到底能跌多少 , 房价下跌的底线是多少 。 对此 , 地产大佬潘石屹和孙宏斌均给出了一致“答案”——潘石屹说 , 房价下跌幅度最多在20%-30%;孙宏斌说 , 房价下跌30% , 绝大多数房企都会“死掉” 。 从两位地产大佬的表态 , 我们总结 , 房价下跌的底线就是30% 。
很多人可能觉得 , 按照当前很多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和房屋空置率来看 , 房价下跌30%并不算什么 。 就算房价真的跌了30% , 虽然利好普通购房者 , 但仍然有数以万计的人买不起房 。 事实确实如此 , 那很多三四线城市来说 , 居民收入普遍在两三千一个月 , 一个家庭一年的收入不足十万 , 但是房价却已进入“万元时代” 。 这是典型的低收入拉动高房价 , 可想而知 , 绝大多数民众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都不会太高——因为家底都已经被房子“掏空”了 。
房价整体下跌30% , 对于绝大多数刚需买房 , 有天大的好处 , 但是平心而论这却是不可能发生的事实 。 原因有二:第一、有房者、地方和银行都不会允许这种局面出现——房价下跌30% , 意味着会有很多家庭房子市值没有贷款高 , 会出现“弃房断供潮” , 继而引发银行发生大规模不良债务 , 绝大多数银行可能会破产 。 由于绝大多数城市财政收入对房地产依赖度过高 , 房价大幅下跌 , 同样也会使得地方这台机器无法运转;第二、短期内国家调控楼市的主旋律是“稳” , 这意味着房价不可能出现大起大落 。 国家方面三番五次提出的“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等理念背后 , 传递的信号再明确不过:楼市大局稳定胜于一切 , 房价不会出现大起大落 。
注: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