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共享两轮出行,分析增长手段( 三 )

  • 是否能保证车辆能够得到及时的充电、保证用车时拥有足够的续航。
  • 这背后需要精准的调度策略模型进行分析和预判来指导线下调度工作,同时也需要有足够的运营人力资源投入。
    2. 先启动程序再找车对于共享单车企业来说,这是一种更加理想的使用共享单车方式,用户按照这种方式使用共享单车产品时,用户与特定品牌的共享单车产品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忠诚度。
    而且因为这是一种从线上到线下的使用方式,用户路径从线上开始更有利于企业应用各类互联网上常见的手段实现用户的获取、激活、留存以及产品的变现和传播。
    那么,怎样才能改变大多数用户先找车再启动APP的既有行为习惯呢?
    我觉得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手段来刺激用户:
    1. 先领券、再骑车:在骑行前打开APP可领取和使用骑行优惠,但如果直接扫码就不能领取优惠,通过这种利益刺激的方式对用户进行强引导(类似之前京东商城的手机端专享价格);
    2. 动态价格:根据里程、目的地动态计算使用共享电单车的费用,其中,目的地作为考量因素时,可将企业对共享单车的调度需求与之关联,就是哪里更需要车辆,那么以那里为目的地的行程就会相应有所优惠。
    八、增长手段——从培养用户习惯的角度考虑在阐述具体的增长手段之前,先简单说下什么是上瘾模型。
    分析|共享两轮出行,分析增长手段
    文章插图
    1. 什么是“上瘾模型”?上瘾模型是一套帮助产品开发者设计出让用户上瘾的产品的思维框架,上瘾模型通过在触发(外部触发/内部触发)——行动——多变的酬赏——持续的投入四个环节上。
    通过产品手段影响用户行为,从而让用户养成使用习惯。从产品开发者的角度来讲,巧妙的运用上瘾模型,可以对AARRR中的各个关键指标形成正向积极的影响。
    1)“触发”
    触发分为外部触发和内部触发,外部触发代表产品触达潜在用户的过程;而一旦用户从产品的潜在用户转变为产品的真正用户,触发过程也就从外部触发变转为内部触发。
    外部触发主要依赖四种方式,即:
    • 付费型触发:付费型触发指通过广告宣传触达潜在用户;
    • 回馈型触发:回馈型触发是指企业通过公关、媒体等手段在潜在用户群中建立的良好印象,一旦用户产生需求时可能想到你的产品;
    • 人际型触发:靠老用户的口碑相传触达用户的一种方式;
    • 自主型触发:用户安装、注册后但并未开始使用产品,但这时应用的提醒、邮件、短信等通知已经可以触达到用户。
    内部触发则是用户已经建立产品的使用习惯以后,在 “追求快乐、逃避痛苦”、“追求希望、逃避恐惧”、“追求认同,逃避排斥” 这三类最基本的情感诉求的作用下,自发的产生使用特定产品的意愿。
    让用户从外部触发转变为内部触发是所有产品的开发者的重要目标。
    2)“行动”
    “触发”可以提示用户进行下一步行动,但用户是否会采取行动,取决于“福格行为模型”,即B=MAT,B代表行动、M代表动机、A代表能力、T代表触发。
    而作为产品开发者,我们所能作的就是了解用户动机,降低产品对用户的能力要求,尽可能多的安装内部触发。
    降低产品对用户的能力要求可以从时间、金钱、体力、脑力、社会偏差(他人对该活动的接受度)、非常规性(活动与常规活动的匹配或矛盾程度)六个维度进行考虑。
    3)“多变的酬赏”
    多变的酬赏旨在让用户在行动后通过不断体验“AHa”时刻,从而让用户不断因期待酬赏而再次使用产品。
    酬赏包含三种类型,即:社交酬赏,通过与他人互动的而获取人际奖励;猎物酬赏,通过产品获得具体的金钱、资源、信息等;自我酬赏,让用户体验到操作感、成就感、终结感。
    酬赏的应该具有多变性,且最好是无穷的多变性,一成不变的酬赏很快会让用户渐渐失去吸引力,只有不断变换的酬赏才能用户因不断期待而持续使用产品。
    4)”投入”
    用户只有在体验到酬赏之后才会有意愿对产品做出投入,而这种投入同时会让产品对用户而言产生“存储价值”,“存储价值”和用户对酬赏的期待会共同作用促使用户实现内部触发,从而增加用户反复进入上瘾循环的可能性。
    “存储价值”体现为几种形态,分别是“内容”、“数据资料”、“关注者”、“信誉”和“技能”。
    篇幅有限,以上只说了要点,对上瘾模型感兴趣的话,推荐阅读原著《上瘾 | HOOKED——让用户养成使用四关的四大产品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