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共享两轮出行,分析增长手段
导语:本文先从熟悉共享电单车业务开始,从市场背景、产品定位、用户功能、使用场景四个方面简要介绍了共享电单车业务的一些主要特点和现阶段的情况。接下来,通过分析给出共享电单车业务北极星指标和增长模型,明确产品增长的目标和关键影响因素;最后,以北极星指标和增长模型为指导,结合用户对共享电单车的使用方式和上瘾模型,对产品增长的可能手段做出构想假设。
文章插图
一、市场背景1. 主要面向下沉市场一方面是因为一线城市的公共交通体系相对发达,而二、三、四线城市和乡镇和农村地区因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公共交通的线路和频次都相对较低,市内短途出行存需求未能得到很好的满足。
另一方面是因为是政策原因,目前部分超一线、一线城市政府已明确表态不鼓励城市发展共享电动车业务。
从公开数据可了解到,2020年共享电单车用户城市分布情况是:一线城市仅占1.8%,二线城市占据27.4%,三线城市占据36.2%,四线城市及农村的用户占比达到34.6%。
2. 当前阶段的行业现状目前整个行业仍处于跑马圈地状态,行业内的各个玩家虽未像几年前共享单车时代的疯狂扩张、投入远超需求量的单车,各家仍在逐个城市进行积极扩张,资本也在近一、两年开始投向这一领域,竞争情况加剧。
但因主战场因远离一线城市,互联网行业的从业者却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所以可能大家感觉并不明显。
二、产品定位1.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城市内出租车、网约车、顺风车、公交地铁、共享单车与共享电单车业务都存在竞争关系,但对比其它交通方式,共享电单车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 与出租车、网约车、顺风车等出行方式相比:共享电单车更具有价格优势、且不易堵车,出行效率更有保障;
- 与公交地铁相比:共享电单车出行有更好的灵活性,出发地、目的地距离公交地铁站点较远的情况优势较为明显;
- 与共享单车相比:共享电单车更适合距离相对较远的行程,共享出行企业对共享单车和共享电单车的定位是,共享单车满足1~3公里的短途出行需求,而共享电单车主要满足3~10公里的出行需求。
三、用户端核心功能用在使用共享电单车产品时,其核心使用路径可以概括为:寻车—解锁—用车—还车,围绕这一核心路径,目前电单车企业的软件端(APP/小程序)按主要提供以下几类功能:
文章插图
四、用户出行的两种类型从用户出行的情况来看,可以将出行概括为两种类型:
文章插图
1. 上下班通勤特点:对起点、目的地和路线比较熟悉、对出行成本比较敏感。
2. 偶发出行特点:对起点、目的地、路线都不熟悉,对出行成本不是特别敏感。
至此,可以对共享电单车业务已有一个比较初步的了解,尝试对共享电单车业务的产品增长进行思考。
五、用户增长——定义北极星指标我将共享电单车业务的北极星指标定义成周订单量,将其定义未周订单量,而非日订单量或月、年订单量,是因为推测目前阶段上下班通勤仍是产品的主要使用场景,所以订单量应该会有明显的以周为单位的周期性。
之所以将周订单量作为北极星指标,还因为它满足定义北极星指标的六个要素,即:
- 与产品核心价值相关(用户能够体验到产品的核心价值):用户使用产品并支付订单后一定体验到了产品的核心价值——使用共享电单车出行的便利性;
- 能够反应用户的活跃程度:活跃应该是使用产品的核心功能,即:活跃=持续登录+关键行为,在共享电单车领域,活跃的定义应该是用户不仅打开了共享电单车的APP/小程序,还使用了共享电单车,所以,以日均订单量作为北极星指标,满足这一要素;
- 指标与公司发展正相关:日均订单量直接关系到公司营收,自然与公司发展正相关;
- 容易被团队理解和交流:日均订单量并不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指标,较容易被团队理解和交流;
- 应当是先导指标而非滞后指标:典型的滞后指标就是存在会员机制的产品或服务,月费收入指标就是一个滞后指标,因为用户可能已经不再使用产品了,但却仍在付费。而日均订单量不是一个滞后指标,它能实时反应业务的变化情况;
- 用户流失|用户流失,该怎么分析?
- excel|比Excel还简单,跳槽数据分析岗必会的工具
- 3070ti|vivo S12 Pro和荣耀60 Pro怎么选?实际对比分析给出答案
- 小米科技|依旧被Zen3吊打?I5 12400核心显卡性能分析
- Windows|恒讯科技分析:linux vps和windows vps有何区别?
- 业绩|数据分析,这样才算读懂数据
- 软件|适合自己的设计软件该如何挑选?且看几款软件分析
- 复选框|超全面!开关、复选框和单选组件在web表单应用分析
- 用户|电商业务数据分析实践指南
- 用户|数据分析八大模型:同期群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