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共享两轮出行,分析增长手段( 二 )
2. 第二步:绘制用户旅程因共享单车/电单车有较强的O2O属性,所以用户旅程的开始阶段的“寻车”会区分为两种类型:
- 先找车后启动APP/小程序:路边找到共享电单车打开APP/小程序扫码骑行;
- 先启动APP/小程序再找车:启动APP/小程序后寻找附近可用电单车后扫码骑行。
文章插图
3. 第三步:组装增长模型定义增长模型的方式有很多种,无论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定义增长模型,其主旨都应当是符合实际业务模型。
《硅谷增长黑客实战笔记》中推荐的一种方式是 北极星指标=新增+已有 ,这个思路适合绝大多数的纯线上业务,比如社区、社交等类型的产品,但对于共享电单车这样一个拥有工具属性和O2O属性的业务来说并不适合。
原因在于:一方面,产品的工具属性决定了用户用完即走,粘性较差;另一方面,因其O2O属性,用户使用产品的方式于纯线上产品存在本质区别,正如上文用户旅程所展现的那样。
而且,从了解到的信息来看,目前A版本(即先找车辆在打开程序)的用户旅程也是目前共享电单车的主要用户使用路径。所以,我将共享单车/电单车业务的增长模型定义为以下形式:
周订单量=先车后APP订单量+先APP后车订单量
- 先车后APP订单量=区域内可用车辆数量/竞品可用车辆数*覆盖区域数;
- 先APP后车订单量=区域内可用车辆数量*覆盖区域数*APP打开次数*APP端用车转化率;
- 周订单数=区域内可用车辆数量/竞品可用车辆数*覆盖区域数+区域内可用车辆数量*覆盖区域数*APP端转化率。
- 这里的APP即包含平台自己的APP也包括第三方平台小程序;
- 对于“先车后APP”情况下,同区域竞品车辆越多,自身的成单几率越低,所以“竞品可用车辆数”是一个反相关指标。
通过对北极星指标的定义,我们可以明确了增长目标周订单量,通过对增长模型的定义,我们可以明确,哪些因素可以对提升北极星指标构成影响。
接下来,将从不同的方向切入,思考对共享单车/电单车业务的增长而言,有哪些手段值得考虑。
七、增长手段——从使用方式切入考虑共享电单车业务具有一定O2O属性,用户在使用共享电单车产品时,寻车环节会有两种不同的场景,即:
- 先找车后启动APP/小程序:路边找到共享电单车打开APP/小程序扫码骑行;
- 先启动APP/小程序再找车:启动APP/小程序后寻找附近可用电单车后扫码骑行。
1. 先找车后启动程序第一种场景下,对成单量起决定作用的是当前区域内用户出行需求与可用车辆数量的平衡,而这种影响这种平衡的因素主要包括:
且存在多辆共享电单车的情况下,车辆的新旧、整洁程度对用户是否会使用影响较大,共享单车企业在解决投放量上目前的增长手段目前主要有合伙人模式和加盟商模式:
文章插图
1)合伙人模式
主要解决共享电单车的城市/地区的准入问题,合伙人通过维护政府关系、帮助共享电单车企业获得区域准入资格来获得企业的共享电单车业务收入分成。
2)加盟商模式
主要用来解决共享电单车投放所面临的高额成本问题,加盟商通过分摊部分电单车采购成本,从共享电单车企业获得共享电单车收入,部分企业为了达到跑马圈地尽快占领市场的目的,甚至愿意出让共享电单车产生的全部利润。
除此之外,美团在上述两种模式之外还提供了一种“联营商模式”,联营商除负责维护政府关系外,还负责区域内电单车的运维工作,以达到降低共享电单车业务的运营成本的目的。
再来讲一下调度能力,这里讲的调度能力其实包含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