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卡位之争,一场集中力量要打赢的关键战

如果要论今年资本市场最热的领域 , 一定是医疗、消费、新能源行业;但如果要论融资最多且烧钱最厉害的领域 , 非在线教育行业莫属 , 资本为其输入了近1000亿元左右资金 。
融资速度之快 , 规模之大 , 不亚于之前的共享单车、打车、外卖 。 猿辅导今年连拿3轮融资 , 总金额超32亿美元;好未来通过二级市场定增拿到15亿美金;新东方通过在香港二次上市募资15亿美金;另一公司作业帮也拿到7.5亿美金融资;甚至喊出三年不盈利的头条教育 , 近日独立出了“大力教育”这个全新品牌 。
拿钱上不含糊 , 烧钱上同样不含糊 。 其中好未来这个暑期烧掉25亿元 , 跟谁学烧掉20亿元 , 连一向不爱烧钱的网易有道也烧掉了11亿元 , 更有甚者烧钱超过45亿元 。
以至于连干了30年教育的俞敏洪都不得不发出感叹:“在线教育之所以兴旺 , 靠资本输血 。 每收入1分钱 , 要花掉2块钱 , 行业融了这么多钱 , 收入只有几百亿元 。 在线领域很少听到新东方的声音 , 是因为我不敢投 。 即使已经通过各种尝试花了几十亿元 。 ”
那么 , 在线教育的竞争为何如此激烈呢?跟谁学CFO沈楠的判断是 , 短期来看 , 激烈的竞争会给每一家公司带来压力;长期来看 , 竞争能让行业地位更加清晰 , 效率低下的公司只能加速烧钱 , 最后赢的是经营效率最高的公司 。
“根据目前市场和资本情况来看 , 2021年的竞争还会很激烈 , 2022年才会到达一个平衡点 。 ”跟谁学创始人兼CEO陈向东补充道 。
回归商业本质 , 不管是为了从竞争中杀出来 , 还是资本主推 。 背后的核心在于在线教育行业还处于一个高增长阶段 , 尤其是疫情加速了在线教育用户在二三线城市的下沉 。 这一批用户规模是巨大的 , 所以每一家公司都还有最后胜出的机会 。
再看商业模式 。 教育属于一个典型的抗周期行业 , 机构可以提前预收一大笔现金(递延收入) , 后面随着学生的不断销课进行收入确认 , 退费不高坏账就会很少 。 同时 , 中国家长对教育的投入居于家庭支出首位 。 所以只要有名师 , 就不太愁用户 。 这也解释了在线直播大班模式的优势 , 即通过主讲名师教学 , 再辅以助教老师跟踪教学效果 , 让更多人都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 从单位经济模型来看 , 也完全跑得通 。
在线直播大班最早出现在2017年前后 , 跟谁学就是在这一年的3月跑出了高途课堂 , 随后聚焦在在线直播大班课 。 按照陈向东的回忆 , 2017年9月高途课堂就单月盈利了 。 这也直接催生跟谁学2018年就有了利润 。
11月20日 , 跟谁学发布最新Q3财报 , 根据这家公司的财报情况 , 我们也看到了一些行业趋势 。
01 解决历史遗留 , 高途课堂合并K12业务此前 , 跟谁学集团旗下有五个品牌 , 跟谁学、高途课堂、小早启蒙、金囿学堂、微师 。 因为历史遗留问题 , 跟谁学K12业务和高途课堂一直并存 , 而高途课堂才是主力 。 10月9日跟谁学K12业务选择跟高途课堂合并 。 陈向东在最新的财报会上也透露 , 跟谁学集团过去专注于在线直播大班课 , 未来也会继续聚焦于在线直播大班课 。
在线教育卡位之争,一场集中力量要打赢的关键战文章插图
“目前来看 , 融合的效果超过期待 , K12业务的转化率、完课率都有明显提升 。 原有的跟谁学品牌 , 全面聚焦四六级英语、考研、资格证培训等成人业务 。 ”他表示 。
除了整合资源、提高内部效率外 , 跟谁学此举也是在烧钱大战下的战略选择 。 因为跟谁学在保持7个季度的盈利后开始出现亏损 。 不仅体现在财务业绩上 , 也体现在股价上 。 在10月21日分析师沟通会下跌了30%后 , 此次正式披露财报又跌了8% 。
一位曾在跟谁学上获益近亿美金的投资人对36氪分析是 , “可能跟谁学不是一家让人买了可以踏实睡觉的公司 , 尤其之前300多亿美金市值的时候 。 至少用估值来看 , 有些高了;现在回到150亿美金上下 , 很舒服 , 如果下个季度能证明业绩 , 可能逐步再建仓 , 当然也可能不 。 ”
在线教育卡位之争,一场集中力量要打赢的关键战文章插图
从跟谁学最近2年各季度的营收来看 , 业务仍然处于一个高增长的状态 , Q3单季度收入接近20亿元 , 相当于去年全年 , 创下历史新高 , 也是去年同期的3.5倍 。
拆分来看 , 收入贡献中 , K12占到89% 。 整个正价课付费人次为125.6万 , 同比增长1.3倍 , 但和上一季度的156.7万比 , 明显下滑 。 其中K12的正价课付费人次有114.7万 , 同比增长1.4倍 , 上一季度为149.6万 , 也出现下滑 。 客单价方面 , K12付费课程平均销售价格约1600元 , 变化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