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滴滴「重塑」网约“车”( 二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当然,按照滴滴的说法,「只发现痛点/提出需求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他们先做出了产品原型,再去指导产品量产开发。不管是方法还是流程,D1 都和传统汽车研发有所不同。
文章插图
而更重要的是,要让帮忙造车的整车厂接受这一切,然后实现跨公司的协作。事实上,滴滴不止找了比亚迪一家车企,而是多方合作,甚至合资。这种互联网企业和汽车制造业的融合,在实操上远比想象中难。
另一方面,如果没有足够合适的落地场景和商业模式,互联网公司和整车厂的深度合作就很难延伸到整车层面。面对 to c 市场的商品车,在车辆硬件层面不会有太多本质差异,整车厂对互联网公司的需求更多集中在软件层面,而这次滴滴是拿着明确的落地场景和商业模式去找整车厂合作。
只有具备足够强大的驱动力,才会造就出不一样的产品。
D1 并不是一台面向大众市场销售的车,而是采用「按公里付费」的模式提供给租赁方/司机使用。这是在 C 端市场从没出现过的汽车价值评估体系,对于整车厂来说也是从未尝试过的东西,如何说服他们在这种新的商业模式下加入进来一起玩,不仅滴滴要想得足够明白,也需要整车企业有足够强的创新意愿。然后,才能坐下来一起探讨在这种新商业模式下双方如何划分利益。
文章插图
可以说,商业模式的变革,是比 D1 本身更值得关注的点。此前,互联网公司和整车企业的融合为什么没有深入到整车层面?其实也多多少少与此有关。而作为出行平台的滴滴,是有能力去推动这种深度定制车型在商业模式上进行变革的,让人惊喜的是,他们也确实这么去做了。如果还是走整车厂批发新车给出行平台和租赁公司的模式,那么 D1 这事儿看起来确实就没那么酷了。
正是因为事情太过艰难,所以看到 D1 最终面世,我才会觉得这是一次了不起的合作。这台车,把互联网和汽车的融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在中国的汽车出行历史上会是一个里程碑事件。
而在我看来,滴滴和比亚迪的合作只是个开始,但却给行业提供了非常值得借鉴的经验。在共享化、智能化和电动化的汽车变革背景下,类似的案例或许会越来越多。
汽车和出行的变革需要各方面角色的参与,在他们的共同推动下,出行才会变得更美好。
End
【 滴滴|滴滴「重塑」网约“车”】
文章插图
记得点击分享、赞和在看,给我充点儿电吧!
- 程序|2020全景生态流量秋季大报告:TOP100APP超半数布局小程序,全景流量重塑行业竞争新格局
- 合并|Andre Cronje主导批量「合并」DeFi项目,是好事情吗?
- mini|电影、mini 与「当日完稿」工作流
- 字化转型|疫情重构经济,传统企业「数字化」的通关密码是什么?
- iPhone12|iPhone12「超大杯」拍照解禁:与Pro拉不开差距
- 供应链|一座快手「重镇」的货端升级
- 项目|DeFi「分叉运动」退潮,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
- 纪念版|「同价选机」K30至尊纪念版 vs Note9 Pro,选谁
- 紧凑|给紧凑MPV装电动侧滑门,为啥只有滴滴做到了?
- 滴滴|“最强之车”已在阵中?聊聊滴滴定制网约车比亚迪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