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界|抱着宝马大腿,华晨为何走到今天?( 二 )


赵希友和仰融几乎是“一见钟情” 。 两人一个通晓汽车生产 , 一个深谙资本运作 , 都想在金杯汽车项目上有所作为 。
1991年7月 , 仰融联合海南华银(时任董事长为许文通 , 与仰融关系密切)与金杯汽车合资组建金杯客车 。 金杯汽车占60%股份;海南华银占股15%;仰融占股25% 。 三方分工如下:赵希友代表金杯方面负责汽车制造 , 海南华银负责融资 , 仰融全力运作海外上市 。
不久后 , 仰融安排了一次关键性的换股 , 将控股比例扩大到51% , 成为该公司的绝对控股方 。
随后 , 又经过一番让人眼花缭乱的运作 , 仰融为他在百慕大注册的华晨中国戴上了一顶“有众多垄断性国营资本背景”的“红帽子” 。 仰融没料到的是 , 正是这一讨巧的红帽子设计 , 让他在十年后不得不作别一手打造的华晨系 。
1992年10月 , “华晨汽车”(NYSE:CBA)在纽交所成功上市 , 融资7200万美元 。
市界|抱着宝马大腿,华晨为何走到今天?
本文插图
这在华尔街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 《华尔街日报》在报道中说:“这是一个象征性的事件 , 也许从今天开始 , 中国真正融入到了资本主义的游戏中 。 ”
1995年 , 仰融以大股东的身份 , 接管了金杯客车的管理权 。 当时金杯公司的主打产品是“海狮”牌小客车 , 仰融把全公司最优秀的研发人员全部集中起来 , 开发出了一款低成本的海狮新车型 。 新海狮推出市场之后 , 因造型新颖、价格低廉、营销手段灵活深受中小城镇用户的欢迎 。
从1996年起 , 沈阳金杯一路高歌猛进 , 迅速成为国内轻型客车市场的老大 , 每年销售额都以50%的速度增长 , 一直领跑同业 , 并创下了投资回报率高达30%的行业纪录 。
在当年许多影视作品中 , 金杯客车甚至成为黑帮团体的标配 , 画面经常是方方正正的金杯车一停下 , 呼啦啦下来一群光着膀子、文着大花臂的打手 。
金杯客车成功以后 , 仰融不满足于轻型客车市场 , 瞄向了更具诱惑的轿车市场 。 他开辟了中国人制造轿车的全新路径:用资本杠杆撬动全球资源 , 为我所用 。
1997年6月 , 华晨中国出资6200万美元 , 请意大利汽车设计大师久加诺主持设计中华汽车 , 并委托英国汽车工业研究协会的米拉公司对整车进行验收 。 至于重要的总成和配套件 , 华晨中国又投资1亿美元委托国际著名汽车零部件公司开发 。
与此同时 , 仰融没有停止资本版图的扩张 。 1999年 , 华晨中国又在香港主板上市 , 股票代码为01114 。
2000年12月 , 第一代“中华”轿车在沈阳下线 。
一个被很多国内汽车业人士认为是不可思议的梦想 , 在技术上就这样实现了 。 当时的中华轿车 , 是除一汽红旗以外中国唯一一辆拥有自主整车知识产权的轿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