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界|抱着宝马大腿,华晨为何走到今天?


市界|抱着宝马大腿,华晨为何走到今天?
本文插图
作者|余聪
编辑|胡刘继
在宝马汽车论坛里 , 有许多图文并茂的帖子 , 教你如何不露痕迹地抠掉车屁股上的“华晨宝马”字样 。
华晨宝马是很多人知道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晨集团”)的第一契机 。 对于国内第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车企 , 以这样的方式出现在大家的认知中 , 未免有些尴尬 。
更为尴尬的是 , 如今 , 除了旗下合资品牌华晨宝马依然耀眼 , 华晨集团的自主品牌 , 早已开启隐形模式 , 少人问津 。
近期 , 一则华晨集团10亿债券到期无法兑付的消息 , 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 将这家老牌车企推上了风口浪尖 。
车市寒冬 , 车企落幕的消息并不鲜见 。 但是华晨汽车横空出世又悄然沉寂的故事 , 在今天或许依然值得回味 。
01 赴美上市第一股
说起华晨的诞生 , 有两个人不得不提 , 一个是赵希友 , 另一个是仰融 。
1984年 , 全国都在探索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改革 , 市场松绑的信号吹到了全国各地 。 这一年 , 长城汽车诞生在保定 , 四川的长安厂也由军工企业转型为民用汽车企业 。
作为试点 , 沈阳市农机汽车工业局把全市挂有“汽车”字样的96家企业拼凑在一起 , 成立了沈阳汽车工业公司 , 由快到退休年龄的副局长赵希友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
赵希友接手的是一个破烂不堪的摊子 。 这些企业都是街道小厂转过来的 , 四面透风 , 四处漏雨 , 没有钱也没有技术 , 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加在一起只有1.8亿元 。
公司经营了几年 , 但磕磕绊绊 , 不见起色 。
赵希友虽然年近60岁 , 却是一个很活跃、具有闯劲的改革家 。 1987年 , 在赵希友的努力下 , 对公司进行了股份制改造 , 改制为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1988年夏天 , 金杯汽车公开发行100万股股票 , 每股100元 , 共计1亿元 。
市界|抱着宝马大腿,华晨为何走到今天?
本文插图
赵希友的算盘打得挺好 , 金杯公司有5万职工 , 一人买1股就有500万元 , 买10股就5000万元了 。 但让人意外的是 , 大家几乎都不买 。 无奈之下 , 只得号召所有厂的厂长、经理带头认购 。
经人介绍 , 赵希友还派人到北京 , 在国家体改委大院摆出桌子推销金杯股票 。
金杯股票卖了一年多 , 还有一半在自己手里 。 正值赵希友心灰意冷之时 , 1991年春 ,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份制试点问题的通知》 。
在这个关键时刻 , 一个“拯救者”出现了 , 他便是仰融 。
仰融一举吃下价值4600万元的金杯股票 , 成为金杯汽车实际上的大股东 。 但当时私人控股国有企业颇为敏感 , 为了安全起见 , 仰融在百慕大注册了一家用于收购的壳公司 , 名为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华晨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