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董仲舒发挥《中庸》观点提出天人感应理论,为汉武帝大一统提供基础( 三 )


董仲舒最后把“天人感应”论从哲学上延伸到了政治理论上:圣人按天道行事,庆赏罚刑,正是为君王者的德性,也是《中庸》所讲的德性之诚。
显然,讲天道,谈人道,说感应,论顺应,董仲舒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推广他的儒家王道德行,以天道来阐述人道,而其理论宗旨是论证“三纲”的合理性,哲学伦理学服务于政治学。
董仲舒这样的理论对于正想找一种哲学政治理论来支持“大一统”政治策略的汉武帝来说,当然是大受欢迎的,这也正是汉武帝欣赏和重视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的真正原因。
似乎是一种默契,汉武帝想问的恰好是董仲舒当时在重点思考的问题,武帝想推行“大一统”的政治策略,而董仲舒也正在思考《春秋公羊论》中的“大一统”思想理念。而其中,人性与天命的关系问题就是“大一统”这些理论必须解释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也是“天人感应”中的核心问题。所以,武帝在“策论”中就提出了这一问题,要求儒士们回答。
董仲舒直接回答武帝关于人性与天命的关系问题,他说:“陛下发德音,下明诏,求天命与情性,皆非愚臣之所能及也。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王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事在强勉而已矣。强勉学习,则闻见博而知益明;强勉行道,则德日起而大有功:此皆可使还至而有效者也。《诗》曰‘夙夜匪解’,《书》云‘茂哉茂哉!’皆强勉之谓也。”
董仲舒的这一回答阐述了“天人感应”的具体表现,在他看来,人间灾害的产生就是上天关心和约束人间君王而提出的警告,上天以警告来约束君王,使其勤勉自励,劝其不可肆意妄为。
显然,在董仲舒看来,情性与天命是相通的,性情是天命的体现,而天命是情性的普遍性,《礼记》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则为教。”天命通人性,对人性的教化能使人的情性体现天命。这是非常厉害的一种劝说帝王勤政为善的方式:灾难是上天对帝王的警告,帝王不可为恶,否则就会受到上天的处罚,甚至会失去天下。上天的警告和惩罚被认为也是人性通天命的一种表现。
董仲舒从天命与情性关系论中引申出上天对君王的“灾害谴告”说,这非常巧妙地利用上天来制约帝王,约束帝王的权力,使天道人道的统一关系变成了一种道德约束力,这对于促使专制君王行王道、施善政是很有积极作用的。
董仲舒将人性分为三个品级,即上、中、下三品,他强调“上之化下”“下之从上”,而“名性者中民之性”,到了唐代,韩愈等董仲舒对人性的分品论发挥为“性三品说”,韩愈说:“性之品有上中下三,上焉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可道而上下也;下焉者,恶焉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