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i|网红品牌+互联网导购的底层逻辑

编者按:本文来源创业邦专栏曹升,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最近有人问,很多互联网网红品牌既非刚需又非痛点,但是它们的销量非常好,客户口碑似乎也不错。
它们是如何制定增长策略的?有没有什么底层逻辑可以借鉴?
成为网红品牌的原因非常复杂。如果只考虑影响最大的因素,我们给出的答案是:
因为网红品牌把传统导购升级成了互联网导购。
今天我们就来解读一下互联网导购的底层逻辑。
一、导购的定义
导购的本质是引导客户消费。
引导客户消费的过程分为两种:短链条导购和长链条导购。
1.短链条导购
在销售场景中(通常是门店里),跟潜在客户进行一对一的讲解宣传,最终成交,这是一个短链条导购。
短链条导购,近似可以理解成针对一个目标客户的一次销售转化行为。
那么针对一批目标客户的群体销售转化行为呢?我们通常用长链条导购。
2.长链条导购
通常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要有规模化客户触点。
第二,要把客户引导进门店。
第三,要有漏斗式销售转化。
下面,我们再看看传统导购是怎么运作的?
二、传统导购逻辑解析
(一)传统导购的基本定义
传统导购主要是指三大:大渠道、大媒介、大卖点。
1.大渠道
大渠道是核心。在传统的导购中,渠道是价值最高的,甚至对于有些规模不大商家来说,是唯一能跟潜在客户进行规模化接触的触点。
大渠道的主要特点在于流量拦截,主要体现在:
通常在线下要去找一个流量大的地段,直接开店,拦截经过店门口的真实有效的流量;
找一个流量大的商场,去租一个柜台或店面;
去周边小区,发传单,把小区潜在流量引导到门店中来。
2.大媒介
既然大渠道是最重要的,甚至是对于有些商家而言是唯一的规模化客户触点,那为什么还需要大媒介呢?
因为每个渠道都有流量上限,等达到流量上限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到更大的生态环境里,吸引更多的陌生人。这个时候就需要去找大媒介,向更广泛的陌生人进行传播。
向陌生人传播的目的是什么?主要是获得知名度。
因为熟悉就是购买理由之一,所以知名度和入店率是有一定的正相关性的。
3.大卖点
为什么做大卖点?
因为流量太宽泛,来的人可能是老人,可能是小孩,可能是年轻女性,也可能是中年男性。
所以,要找到国民级大卖点,在一两个卖点上去进行集中宣传,这样才能在这么宽泛的流量中,获得比较好的整体转化率。
(二)传统导购的缺点
1.知名度并不等于购买欲望。
很多人把这两个混为一谈,其实它们之间真的不能划等号。
天猫双11榜单上,很多我们不熟悉的小品牌排到天猫细分品类第一,国际大品牌销量都卖不过它们。这就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品牌知名度和购买决策之间不能简单地划等号。
2.流量拦截的成本越来越高。
对于很多商家来说,租金成本和人力成本能否控制得住,已经成为是否盈利的关键点。
而一眼就能看到和测量出流量效果的黄金地段,价格是一涨再涨。
3.有销售流量没有营销流量。
销售是什么?商家主动找到客户,然后转化成交。
营销是什么?客户主动找到商家,自带消费理由。
roi|网红品牌+互联网导购的底层逻辑】从这个角度来说,传统导购,更多地在“购”(交易属性太重),而且这种“购”是千人一面的。
所以,让客户觉得专属服务感低,品牌调性差,客户偏好弱,从而弱化了营销属性(客户自主自愿性弱)。
(三)传统导购的关键指标
传统导购的关键指标=TOM指数 * 入店率 * 转化率
什么叫TOM指数?TOM指数叫top of mind awareness,无提示第一提及率。
比如: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当客户想买口红时,她第一个想到的品牌是什么?
显然:
TOM指数对应的是大媒介;
大渠道对应的是入店率;
大卖点对应的是转化率。
三、互联网导购逻辑解析
(一)互联网导购的基本定义
互联网导购 = 三大+三散
传统导购 = 大渠道+大媒介+大卖点
互联网导购 =(大+散)渠道+(大+散)媒介+(大+散)卖点
明明三大就是主战场了,为什么冒出来三散?
散=(碎片化+低欲望+远场景)移动互联网时代解决方案。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客户不会给商家10分钟整段注意力的,而是非常碎片化地分散在微信群、微信文章、微博、抖音、快手、小红书、游戏等诸多产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