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王羲之的书法备受推崇( 三 )



为啥王羲之的书法备受推崇

米芾《复官帖》米芾《复官帖》

为啥王羲之的书法备受推崇

米芾《向太后挽词》(局部)和王羲之一样,赵孟頫的字,也同样散发着雅致的气息。但遗憾的是,赵孟頫太拘谨了,去年赵孟頫武英殿特展时,换展前后两批展品我都看过了。传世几百张赵孟頫作品,有一个很有趣的特点。凡是落款是“臣孟頫”的,自然写得拘谨。而那些相对流畅一些的作品,则多是他的信札。赵孟頫的字,和赵孟頫这个人一样,可能有些太小心了。没错,他是一个一等一的高手,更以书法著名。但当他真的想写一篇作品的时候,也许就好像王羲之当年醉后再也写不出满意的《兰亭序》一样,在乎的太多,想得太多,最终只能求全。毕竟,即使到了今天,很多人看到他的作品,还会觉得他是那个最接近王羲之的人,因为他字面上的那种气息,和王羲之一样宁静。但其实真正的行家很清楚,比起上面那几位,赵孟頫可能和王羲之差得更多,这种差距,不在形,而在神。去年在听邱振中教授讲课的时候,谈到赵孟頫的专题展。他说看过王羲之一门的字,再看赵孟頫,真的很难说他好。当时感觉这话未免也夸张了些,今日视之,深以为然。

为啥王羲之的书法备受推崇

赵孟頫《酒德颂》所以董其昌要在这件事儿上再努力一把。他说“字需熟后生,画需熟外熟。”他觉得赵孟頫的问题是写得太熟了,这种熟到极致的安排,让人看多了觉得油腻,缺乏了自然生动的感觉。所以董其昌故意在破坏这种“熟”,我们可以在他的很多行书作品里看到那种故意洒脱的出锋和枯笔,这些都是赵孟頫的字里面所看不到的。即使是这样,董其昌死前都仍觉得自己没把自己的艺术道路实践到让自己满意,所以提出“而书法至余,亦复一变”。从今天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很清楚地梳理这样的变化,清朝的书法是碑学的天下。只是我们现在都不得而知,“这一变”,是不是董其昌期待的“那一变”。

为啥王羲之的书法备受推崇

董其昌《跋米芾蜀素帖》清初有个自称八大山人的和尚。没什么钱,大概也没见过什么王羲之的墨迹。所以只能临一些找得到的碑刻经典和一些后人的作品。他也写过兰亭序,说是临,但是更偏向于自己的创作。他这一辈子离二王最近的时候,大概是拿到了《兴福寺碑》的拓片。现在这块儿碑就存在西安碑林里面的一个角落,因为出土的时候只有半截,所以《兴福寺碑》又叫半截碑。大概也就是齐腰高的一块小碑,上面的字,如《怀仁集王圣教序》一样,也是集字而来。至今,还有八大临习《半截碑》的墨迹存世,在他的临作里,很多都是意临,有着自己跳脱的风格,唯独是临摹这块碑的时候,显得尤其一丝不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