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换血三次”少女走出孤儿院,这位整复外科名医告诫创伤性产品须往正规医院
虽然外科是医学中一个有点冰冷的分支 , 但是外科医生本身能够决定手术刀的温度 , 让外科技术变得有温度 。 25日 , 当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走进课堂 , 她们带着听听当下流行的美肤神器“热玛吉”的科普心态 , 却意外感动于医学人文的温暖、外科艺术的大美 。
从为三岁孩子切除皮球大小的痣 , 到为胆囊癌患者修复腹壁 , 上海市九院整复外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美国杜克大学访问学者王丹茹教授 , 当天为华东理工大学学子上了第16期艺术党课 。
文章插图
【为了活得有尊严】
没有麻醉的“鼻子制造史”就是整复外科的起源 。 在王丹茹看来 , 整复外科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 当时的人们更多考虑的是生存 , 整形外科在那个年代并没有太多发展 。 真正促使整复外科发展的原因 , 是一战、二战后许多人面临着人体表面器官缺损 , 产生急需修复的需求 。 “所以说 , 全人类整复外科的起源是由于人们想活得有尊严 , 想要有一个完整的体表 。 ”
她特别强调 , “整复外科是一门医学艺术 , 既能解除患者伤痛 , 又兼顾人体外形与功能的美学塑造 。 ”她曾遇到一个病例 , 这家人的一对儿女在小时候全被烧伤 , 但因家庭困难一直拖到孩子大了才来治疗 。 那位父亲说 , 如果不修复 , 两个孩子可能永远都没有办法像正常人一样 , 与别人平视 。
几年来 , 不论家里有多艰难 , 父亲都坚持治疗 。 两人先后住院三次 , 终于正常地回归社会 。 “两个人烧伤之后 , 其实会毁了3个家庭 , 他们正常地回归社会其实是对社会莫大的帮助 。 这是对人体美的塑造 , 也是尊严的修复 。 ”王丹茹说道 。
在兰州做公益活动时 , 王丹茹遇上一个因为面部神经纤维瘤从来不敢见人的女孩 。 女孩是个孤儿 , 因病从未离开过孤儿院 。 王丹茹被这个女孩深深打动 , 就算手术风险大、术后也并不会完美 , 她还是毅然决然地为她进行了手术 。
手术过程十分凶险 , 在导师都劝她放弃的时候 , 王丹茹咬牙做了下来 。 最后 , 一共给女孩输了8000毫升的血 , 相当于全身换血三次 。 这次成功的手术彻底改变了那位女孩 , 她如愿地迈向了社会 。 “她是一个孤儿 , 没有父母替她做决定 , 所以医生是有这个责任的 。 ”王丹茹告诉学生 , “我在有一定把握的同时 , 放手一搏 , 希望能够为她搏出一个未来 。 ”
文章插图
【美得更动人更持久】
“如果说修复外科面对的是身体畸形的病人 , 做的是‘雪中送炭’的工作;那么美容外科面对的就是正常人 , 做的是‘锦上添花’的事情 。 ” 王丹茹讲到 ,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 通过一些先进医学技术 , 去掉外貌的一些瑕疵 , 可提升自己的颜值 , 使自己变得更加自信 。 但为了让同学们科学地看待美容 , 王丹茹讲解了美容院与美容外科的区别 , “具有创伤性的产品 , 一定是要在正规医疗机构使用的 。 ”
【让“换血三次”少女走出孤儿院,这位整复外科名医告诫创伤性产品须往正规医院】对于同学们来说 , 仍然应该有一个追求美的健康心态 。 美是一个整体的东西 , 不光是长相 , 还有气质 。 同时 , 美也是有多样性的 , 不仅要跟时尚潮流 , 还要有自我特点 。 王丹茹并不反对追求外在的美 , 但更倡导提升内在修养和心理健康水平 , 平衡发展 , 舒展身心 , 这样的美更动人、更持久 。
来自华理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的2018级发展对象申沐曦动容于王丹茹老师所讲述的一个个生动而真实的故事 , “我深刻了解到修复外科不仅是帮助人们去追求美 , 更是为了缺陷和疾病能得到最大的改善 , 恢复病人肌体美观并重塑病人待世信心 , 是一种在刀尖上融合人文和艺术的伟大医学 。 ”
- 走得快|走路快慢决定寿命?60岁的老人,怎样才能走出长寿的步伐?
- 睡眠|“维生素之王”发现了,每碗喝一点,美白润肤睡眠好,40岁如少女
- 胰岛素是激素吗?长期打会“上瘾”?快走出这些糖尿病误区吧
- 走出|5点走出失眠困扰
- 才能|癌症患者这样做!才能走出治癌怪圈
- 西瓜|12岁少女肚子“大如西瓜”家人以为怀孕,医生一席话令家人崩溃!
- 年龄|女性绝经越晚越好正常绝经年龄是多少女性可别搞错了
- 秋后|秋后这水果要多吃,多1步营养更高,滋补养人常吃40岁还是少女脸
- 女性|女性适合常吃四种食物,淡斑去皱,嫩滑肌肤,活出少女感
- 女人|它是穷人的燕窝,3元钱就能煮一大锅,女人常喝,40岁还是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