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董仲舒:儒家大贤,帝王执政的法理基础得到空前提高

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
汉武帝执政时期,曾经积极地向贤能之士问政,有一位儒家大贤趁机脱颖而出,他就是董仲舒。面对汉武帝迫切地询问,董仲舒从古籍中引经据典,指出了天意和人道的依存关系,用人类的思想去界定已然存在的自然现象,然后再用自然现象投射人类社会的发展,这就是所谓的天人感应。
 提高|董仲舒:儒家大贤,帝王执政的法理基础得到空前提高
文章插图
上图——董仲舒雕像
在天人感应的基础上,董仲舒再进一步,提出了君权神授理念,这便是浅谈《天人三问》的第一思想。这一理念抛出了帝王之命受制于天的宏观定义,使得帝王执政的法理基础上升到空前的高度,因此得到了极度渴望将权力掌握在中央的汉武帝的大力推崇。
一、 大泽乡起义引发平民阶级的新思考
在了解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之前,我们有必要回顾秦末的一场农民起义,那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
上图——大泽乡起义
大泽乡起义的领导者是陈胜和吴广,两人堪称典型的被秦律压迫难以生存的百姓代表,由于戍守渔阳的行程被不可抗力耽搁,几百人按律当斩,这其实是不甚公平的。
为了生存,陈胜联合吴广,借由鬼神之说,喊出了激昂的口号,拉开了我国农民起义的序幕: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大泽乡起义之所以能一呼百应获得成功,其实是有很多客观原因的原因,其中有一条原因,虽然不能说是最重要的一条,但是却也非常重要,那就是陈胜喊出的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
 提高|董仲舒:儒家大贤,帝王执政的法理基础得到空前提高
文章插图
上图——周朝等级制度
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在统治阶级的刻意推广下,等级森严的阶级制度已然深入人心,上层阶级对下层阶级有着天然的压制作用,平民阶级基本沦为了统治者的工具。
不过统治者仍然为平民阶级留了一个小型的上升渠道,那就是''士族''士族的存在使得有能力的人从平民阶级中脱颖而出,登堂入室,有能力攀升到较高的社会阶级。然而这类人占的比例比起整个平民阶级显得十分微不足道,绝大多数百姓仍然浑浑噩噩地为谋生奔波。
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口号,其意义就在于给了百姓一个直接反抗统治阶级的借口,让武装反秦具有合法性,为打破统治阶级的社会垄断提供了法理基础。
二、武帝好兴兵,彻底推翻了汉初道家的无为之治
再让我们回到武帝问政的时代,去了解一下他的迫切需求。
刘彻这个人,本身性格比较激进,充满了征服欲,是一个颇有野心的战争狂人,这种性格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国力不足以支撑国君的野心,那么很可能带来宗庙被毁的局面,幸运的是,汉朝在经过黄老之术的梳理后出现了四十余年的文景之治,为武帝开疆拓土奠定了重要基础。
 提高|董仲舒:儒家大贤,帝王执政的法理基础得到空前提高
文章插图
上图——汉武帝像
武帝好兴兵,而且兴兵的目的就是征服。要知道武帝第一次提出出兵,绝大多数朝堂力量是反对的,而大力赞成的战争派代表王恢堪称白痴,能说出用百分之一的国力便可战胜匈奴那种毫无价值的话,其军事能力可见一斑:
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不如勿许,兴兵击之。
然而就是在这种局面下,武帝仍然想着法得和匈奴决战,最终在王恢上书后,马邑之围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可是这场耗费三十万大军、民夫无数的未果战争,除了给汉初百姓增加了巨大的压力外毫无意义,就连武力威慑作用都没有起到。
马邑之围失败后,热爱战争的汉武帝并未收手,反而用一生的精力和匈奴进行决战,这也宣告了汉初道家的无为之治被彻底推翻,百姓的日子将要开始变得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