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学说,又称儒学、儒教、孔孟思想、孔儒思想,是起源于中国并同时影响及流传至其他周遭东亚地区国家的文化哲理与宗教体系。前5世纪由孔子创立,脱胎自周朝礼乐传统,以孝为核心价值,重视五伦与家族伦理,提倡教化,力图重建礼乐秩序,移风易俗,富于入世理想。
文章插图
“儒学”、“儒家”、“儒教”这些概念要分清。儒学作为一种学说,儒家作为一个阶层,儒教作为一种信仰,三者需要区分开来。但到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儒家遭受到了重创,之后,自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就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的正统思想。然而,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儒家文化,对中国国民性的形成又有什么影响呢?它与朝代更迭,社会的变迁又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长期以来,我们都身处儒家文化的环境之中,缺少一定的参考物,因此,很难跳出这个熟悉的“语境”去评论儒家。
文章插图
但无可否认的事实是:在两千多年的朝代更迭中,远在千里之外的西欧,虽然,也遭遇了饥荒等灾害,但是,却没有像中国一样,每次改朝换代都需要经历巨大的流血事件,甚至,是一场大破坏。这期间,非正常死去的人数众多,导致中国古代的社会经济停滞不前。令人想不到的是,现代文明就是在如此“黑暗”的中世纪诞生的。在把中国与日本等周边国家相比的时候,发现中国在遇到外来文明的时候,通常很难实现自我更新,反而,会把外来文明融入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这样看来,西方欧洲的基督教文化,似乎更加值得借鉴。接下来,我们再说说:中国的儒家与西方基督教的人生观,它们分别会形成怎样的价值判断?在维系社会秩序与道德层面,儒家与基督教又有着怎样的不同?儒家在遇到外来文化的时候,为何总是十分强势?对此,可从以下两个层面进行探讨:
文章插图
一、人生成功的标准:儒家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可以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话来概括,它与西方基督教所倡导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可谓是背道而驰的,这从一定层面,反映了人与上帝对世界以及人性看法的显著差异。在儒家文化中,“修身齐家”只能算是人生的基础功课,最后,的“治国平天下”才是一个人成功的标志,因此,后者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儒家将“治国平天下”看作是能够光耀门楣的大事,也是生而为人的最大意义。儒家秉持“贵贱有序”的态度,认为:圣人拥有教化万民的天然权力。于是,在这样价值观的指导下,古人自然会将科举和做官等作为人生奋斗的主要方向。但是,遗憾的是,即使人们按照儒家的标准去做,最后,成功的人也是非常稀少的,多数人都只能沦落为一个失败者。就算是极少数人获得成功,位极人臣,成为帝王的左膀右臂,但是,也有一部分人最后的下场却是非常悲惨的。如果深究其中的原因,便是一个仅仅依靠儒家纲常建立的“人治社会”,不仅不会有稳定的权威存在,更难以保证基本的公平和正义。
文章插图
在这一点上,基督教所认为的成功标准与儒家就有着极大的区别,基督教的成功标准,其实,只有一个:遵守上帝的法律。基督教不看重职位的高低,更不在乎是否做了什么伟大的事情,基督教只关心个人的道德行为,是否遵守了上帝的律法。凡是能够做到遵守上帝律法的人,他便就是基督教所认为的成功人士。如果,成为了这样的人,不仅上帝要为他赐福,这种福气还会庇护他的后代子孙。“爱我、守我诫命的,我必向他们施慈爱,直到千代。”《出埃及记》中就说过这样的话。所以,在基督教推崇的成功标准中,几乎人人都可以成为成功人士。你并不需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需要遵守上帝的律法,无论你是手艺人,还是清洁工,基本上都可以获得成功,并实现人生最终的意义。因为,在《圣经》中,并不存在所谓的“草民”这一概念。基督教从未将名望与帝王作为一个人成功的标准,对于那些违反上帝律法的人,即使他是威风凛凛的大将军,或是统治天下的君王,他一样都是基督教所认为的失败者。
- 中国古代史上价值连城的5件国宝,若有幸得到一件,便可富甲天下
- 陈省身的数学人生开创几何新纪元,为中国数学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 美国历史教材上仅有的六位中国人,你可知道他们都是哪些人
- 中国网络文学能否撕掉“二等文学”标签?
- 中国武术由来已久,“武学盛世”和“武学末世”分别是什么时候?
- 中国嘉德专家老师评鉴清雍正斗彩瓷器及市场价值
- 「张忆滨」|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 中国画中的理想男人
- 安徽萧县: 为青少年成长搭建文化教育平台
-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许雄志书法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