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阴阳平衡,乃是中医养生理论的关键所在


人体内阴阳平衡,乃是中医养生理论的关键所在文章插图
一、协调平衡与生命活动
中医养生学从阳阳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观点出发 , 认为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等 , 必须保持相对稳定和协调 , 才能维持“阴平阳秘”的正常生理状态 , 从而保证机体的生存 。 正如恩格斯所说:“物体相对静止的可能性 , 暂时平衡的可能性 , 是物质分化的根本条件 , 因而也是生命的根本条件” 。 为了求得这种“暂时平衡状态”的“生命的根本条件” , 保持人体阴阳的协调平衡就成为一条重要的养生法则 。 无论精神、饮食、起居的调摄 , 还是自我保健或药物的使用 , 都离不开阴阳协调平衡 , 以平为期的宗旨 。
人体生命运动的过程也就是新陈代谢的过程 。 在这个过程中 , 人体内的多种多样的新陈代谢 , 都是通过阴阳协调完成的 。 体内的各种矛盾 , 诸如吸收与排泄、同化与异化、酶的生成与灭活、酸碱的产生和排泄等等 , 都在对立统一的运动中保持相对协调平衡 , 而且贯穿生命运动过程的始终 , 从而使体温、血糖、血脂、血中ph值等内环境因素都相对稳定在一定的生理范围内 , 保持人体本身阴阳动态平衡 。
与此同时 , 人体通过阴阳消长运动和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 , 摄取周围环境的物质 , 水、空气、食物等供应机体需要;又把机体所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 , 维持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平衡 。 所以 , 人体就是一个阴阳运动协调平衡的统一整体 , 人生历程就是一个阴阳运动平衡的过程 。
【人体内阴阳平衡,乃是中医养生理论的关键所在】二、协调平衡与保健功法
人体内阴阳平衡,乃是中医养生理论的关键所在文章插图
掌握生命活动的规律 , 围绕燮理阴阳进行养生保健 , 使其达到阴阳平衡 , 乃是中医养生理论的关键所在 。 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云:“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 , 以平为期” 。
“以平为期” , 就是以保持阴阳的动态平衡为准则 。 中国的传统健身术和功法 , 都体现了这一思想 , 传统功法概括为:虚实、刚柔、吸斥、动静、开合、起落、放收、进退 , 称为八法 。 它完全符合阴阳变化之理 , 及“对立统一”、“协调平衡”的自然规律 。
太极拳运动更是把人体看成一个太极阴阳整体 , 主张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刚柔相济、动静相兼 , 每个姿势和每个动作都体现相反相成、阴阳平衡的特点 。 可见 , 协调平衡是生命整体运动之核心 。 根据这一理论原则 , 很多学者进行了平衡保健研究 , 提出了新的养生保健方法 , 例如:
1
元素平衡保健法
我国古代的五行学说认为 ,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 , 而且在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和相克的“生克制化”的联系 , 从而维持着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和人体生理的协调平衡 。
现代研究认为 , 元素的形成、地球的形成和人类进化都是物质演化到某个阶段达到动态平衡的结果 。 根据物质演化规律认为 , 人类要健康长寿 , 就必须遵循物质交换的平衡协调的规律 。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人的生命活动过程中 , 由于新陈代谢的不协调 , 可使体内某些元素积累过多 , 或某些元素不足 , 出现元素平衡失调 , 导致疾病和早衰 。 当前很多非感染性疾病 , 大多与元素平衡失调有关 。 例如 , 危害人类健康最大的心血管病和癌症的产生与体内物质交换平衡失调密切相关 。 有些地方病 , 如甲状腺肿由于缺碘所致 , 克山病因缺硒所造成 。
医疗实践证明 , 科学地进行饮食保健 , 可有效地防治很多非感染性疾病 。 强化某些微量元素亦可预防或改善很多地方病的情况 。 平衡保健理论研究认为 , 在人生不同年龄阶段 , 要根根不同的生理特点 , 及时研究体内元素的平衡保健 , 开发、制作出相应的保健饮食 , 纠正体内元素的失调 , 维持体内各种元素的协调平衡 , 将会有益于人类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