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希望仍在于院校教育
中医院校教育 , 在民间已经被诟病良久 , 很多人认为中医院校培养不出真正的人才 , 但事实上真是如此吗?让我们跟着刑斌老师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看 , 中医传承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 来源 | 读书写字与临证思考
朋友圈里看到 , “卫生政策上海圆桌会议”最近将举办第22期(2017年) , 这期的议题是:中医人才 , 如何培养?
曾经读过蔡江南教授的一些文章 , 很认同他的一些观点 。 所以很高兴 , 他组织的“卫生政策上海圆桌会议”能够关注中医问题 , 为我们中医界操心 。 这里 , 我想谈谈自己的观点 。
文章插图
给会议通知“挑刺”
【中医的希望仍在于院校教育】师承的概念要分清
会议通知的微信中提到:
我国的中医人才培养是院校教育、师承教育及继续教育等形式并存 , 以院校教育为主 。 这三种形式 , 基本由政府主导、主办 。
由此导致中医知识传播途径比较单一 , 统一的教学大纲、教科书 , 传播的是“统一的”、“标准的”中医思想 , 导致中医多元思想消失 。
相比之下 , 传统的师徒相授 , 虽然良莠不齐 , 但正是这种“不齐” , 促进了中医人才间的竞争 , 推动了中医诊疗技术进步和中医思想发展 , 能够满足市场多层次的需要 。 ”
恕我直言 , 文章的思路好像有点不清楚 。
前面说:“……师承教育……这三种形式 , 基本由政府主导、主办……导致中医多元思想消失” , 后面说“传统的师徒相授……促进了……推动了……能够……” 。 是不是自相矛盾?
或许作者会说 , 前面的“师承教育”与后面的“传统的师徒相授” , 所指的不是同一个事物 , 那么 , 您早就应该在文章中作出说明 , 这两个词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 很显然读者会有疑问 , 这应该是可以预料到的 。
文章插图
又比如 , 文章说“传统的师徒相授 , 虽然良莠不齐 , 但正是这种‘不齐’ , 促进了…… , 推动了…… , 能够……” , 真是看不懂了 , 难道“良莠不齐”还是好事情了?
很显然 , 所谓“不齐”促进了……推动了……能够……的“不齐” , 指的是体制外的好东西与前文政府主导主办的东西之间的“不齐” , 而不是“良莠不齐”的“不齐” 。 所以 , 这其实是一句病句 。
文章插图
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
两者的对比不应成为议题
如前所引用的 , 会议通知将中医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对举 , 揣摩其文辞 , 显然在赞扬师承教育 。
又据通知 , 会议日程的嘉宾对话有4个主题 , 其中3个主题涉及师承教育 , 分别是:
- 师承培养中医人才是权宜之计 , 还是长期发展趋势?
- 中医人才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两条途径是替代还是互补?
- 如何保证师承培养中医人才的质量?
我的看法是 , 这根本不是一个问题 , 道理很简单 , 院校教育一定是包含师承教育的 , 当然 , 首先要对师承教育进行定义 。
会议通知里本身没有对师承教育进行定义 , 但是能看得出来 , 通知里的师承教育其实有多层涵义 。 这且不管 , 我谈一下我的看法 。
显然 , 顾名思义 , 师承教育就是跟老师学 , 这是一个最宽泛的定义;在中医界 , 跟某一个老师学 , 签协议 , 做公证 , 学制5年 , 然后参加考试 , 这是一个最狭隘的定义(这里的“狭隘”不是贬义词) 。
- 3种蔬菜或许“藏毒”,它们受癌细胞“青睐”,希望你一口别吃
- 老中医表示:总是失眠、焦虑、抑郁,多是肝郁脾虚、脾胃不和
- 药价大幅下降,有力扶植了西医西药,严重打击了中医中药
- 人过50岁,这4件事就别再做了,希望你能劝劝父母
- mRNA的故事:从不被看好的想法,到拯救人类的希望
- 十年从医得失,给中医学子的建议
- 经络不通易生病?身体出现这5种异常,要警惕是经络不通
- 一味药剂量150克吓到药房!老中医回应对症用药不能太“保守”
- 中医护肾六大穴位的按摩方法
- 癌症采用中医辅助治疗有奇效,牢记这5个治疗方法,巩固身体状态避免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