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发现:杜克大学研究解开艾滋病疫苗的新靶点( 二 )
本文插图
首先 , 作者用一个糖基化的多肽(Man9-V3)模拟天然的HIV-1的Env三聚体来免疫恒河猴 , 随后在其血浆中分离到4个DH717世系的抗体DH717.1、DH717.2、DH717.3和DH717.4 。 这些抗体能够识别HIV-1的重组Env可溶性三体、白色念珠酵母和新型隐球酵母聚糖 , 同时亲和力比2G12抗体更强 。 它们对Man9-V3的识别是基于它的多糖基序而非多肽序列本身 。
在负染电镜(NSEM)下 , 看到其中DH717.1、DH717.2、DH717.4三种抗体亚型具有经典的Y型特殊的I型两种构象 。 其中的I型构象 , 类似于2G12抗体的构象 , 是由于Fab的二聚化而形成的 , 称为FDG(Fab-dimerized glycan-reactive , FDG)抗体 。 只是2G12抗体的两个Fab区域相对于Fc是在同一个平面上并列的 , 而H717 I型抗体的两个Fab片段相对于Fc不在同一平面上 , 而是偏转了90°夹角 。 同时 , 这种FDG抗体不存在类似于2G12的VH结构域互换现象 。 随后 , 通过晶体结构的解析验证了这一结果 。 并解释了Fab的二聚化的出现由几种机制介导 , 包括Fab-Fab之间形成的二硫键 , 疏水相互作用和氢键 。 其中主要是C74位置相对于普通抗体额外形成的二硫键主导了Fab的二聚化和I型构象的形成 。
随后 , 作者通过转录组测序 , 对恒河猴血液中B细胞进行分群和溯源 , 发现产生这种结合多糖的I型抗体的B细胞在免疫前就存在 , 至少在受到刺激后才进一步成熟和扩增 。 这种现象在人体内也得到验证 。 从HIV-1血清反应阴性的人体内分离到了前体FDG 抗体 , 它们存在于IgM+IgD+CD27+的边缘区B细胞中 。 说明这种抗体在人体内也天然存在 。 这一研究结果可能为HIV-1的疫苗研究提供新的靶点 。
作者在文中只检测了这种FDG抗体对重组HIV-1 Env和SARS-CoV-2 S蛋白多糖反应活性 , 但是这可能排除了体内其它类型的多糖形式 。 文章中检测了9位未感染HIV-1的个体外周血中的前体FDG抗体 , 未来需要在一个更大的群体的个人和其他免疫组织将对这些Abs的信息进行更深入研究 。
本文插图
原文链接:
制版人:十一
【重要发现:杜克大学研究解开艾滋病疫苗的新靶点】 转载须知
- 阿尔茨海默氏症:患者大脑中微量金属的发现可能提供线索
- 抗衰再下两城!湘雅科学家发现D+Q能改善骨再生及颞下颌关节退行性变|科学大发现
- 鼻咽癌来时,脸部会“露馅”,仔细点不难发现,别拖到晚期
- 研究员发现Omega-3s 可能是解锁血脑屏障的关键,fcs助力研究
- 乙肝药物靶标设计方向,核心蛋白HBc,在HBV复制中起重要作用
- 寿命|研究发现:男性寿命大多比女性短,为什么?一起来看看研究结果
- 简单血检发现神经退行性疾病?《自然》子刊描绘生物标志物开发蓝图
- 乐健康|饮食不合理导致疾病死亡,重要原因是这个吃得太少!
- 超级重要:低碳饮食后,体检指标怎么看?
- 胖=不健康?研究发现,即使代谢健康的胖子,仍然伴随着重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