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也能实现“吃的自由”?( 二 )


研究人员测试了 250 克酸奶饮料的效果 , 其中 20% 的蔗糖被低聚果糖所替代 。 结果表明 , 参与者在食用低聚果糖替代酸奶之后的血糖峰值相比食用全糖产品降低了 4.76% , 胰岛素的峰值反应也对应降低了10.03%[3] 。 该实验还测试了30%蔗糖被菊粉取代的110g果冻 , 结果证明参与者的血糖反应降低了4.47% , 胰岛素的反应也降低了27.65%[3] 。
糖尿病患者也能实现“吃的自由”?
本文插图
糖尿病患者也能实现“吃的自由”?
本文插图


图3 被膳食纤维替代的酸奶和果冻与未处理的酸奶和果冻对应的血糖和胰岛素反应
同时 , 为维持血糖平衡而限制食品来源可能会引起营养不良 。 国外目前采用低GI的可溶性膳食纤维配方复合高蛋白 , 脂质等营养素加工成口味极佳的咖啡、草莓味饮料等 。 在保证口感的同时 , 增加了食品品类 , 也减少了患者对营养摄入不足方面的担忧 。


糖尿病患者也能实现“吃的自由”?
本文插图
糖尿病患者也能实现“吃的自由”?
本文插图


图4 营养功能全面的饮料 03
全食品 , 真实有效还是营销噱头?
而目前 , 国内更偏向于应用全食品而非单独添加营养素的意见来实现控糖 , 比如用苦荞 , 或荞麦制品替代精制淀粉类食品 , 采用天然食品原料加工成特种医学配方食品 , 比如利用魔芋粉 , 乳清蛋白粉 , 核桃粉 , 蚕豆粉制成的低GI 代餐粉 。
同时 , 药食同源的思想贯穿中国食品发展的进程 , 桑葚、月见草、萝芙木、野石草、番石榴叶等具有胰岛素类似作用的食品愈发受到广大患者的喜爱 。
硒含量丰富的食品如香菇、木耳 , 芝麻等有利于提高人体细胞摄取糖的能力 , 目前也备受追捧 。 但这些食品目前仅仅停留在初步的使用方法上 , 如直接烹饪或做茶饮等 。 这不仅限制了糖尿病患者的食品享用权利 , 也没有充分利用食品的活性分子的功效 。

目前国内少有运用原材料进行加工成为具有特定功效特性的食品 。 同时 , 部分已开发出来的功能性食品或饮料 , 因缺乏相对应的流行病学实验数据的支持 , 故对于其功效存在夸大或商业营销的嫌疑 。这使得患者仅能在少量食品品类里做出选择 , 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幸福度 。
04
国内外技术是否能相互结合一下?
国外通过添加促进降血糖的活性分子成分或者取代易升糖的成分来达到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功效 , 但相对来说是从膳食纤维这一单一的角度出发 , 是否可以从全食品的角度进行改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