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异标心 | 早期识别房颤性心肌损伤:ST2与心脏磁共振成像检测有一拼

【领异标心 | 早期识别房颤性心肌损伤:ST2与心脏磁共振成像检测有一拼】作为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 , 房颤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 我国现有房颤患者约1000万 , 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生率增加5-7倍 , 病死率增加1倍 。 研究显示 , 房颤患者存在左心室心肌间质纤维化 , 且该病理改变与心功能不全密切相关 。
随着心脏磁共振成像(CMR)技术的发展 , 利用纵向弛豫时间映射图技术能够直接测量组织的T1值及数据分析后 , 可无创地定量化评估 , 为左室心肌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和指导治疗提供帮助 。 CMR作为高精检测装备 , 虽领先于医疗和临床研究 , 但高成本、高技术要求导致其普及性有待提升 。
多年来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马晓海团队聚焦CMR技术应用于心脏病相关诊疗和预防的探索 , 国内外发表了系列研究报告 。 值得注意的是 , 马教授团队近期发表于心血管影像权威杂志《J Cardiovasc Magn Reson》的报告 , "爆料"阵发性房颤患者左室心肌损伤的CMR测量与生物标志物sST2水平显著相关 , 且都具有相当的早期风险识别价值 。 考虑生物标志物在医学检验应用的便利性、可及性 , 令人眼前一亮的是 , sST2"小身材"可匹敌高精尖CMR技术 , 早期识别和预警房颤患者心肌损伤 。

领异标心 | 早期识别房颤性心肌损伤:ST2与心脏磁共振成像检测有一拼
本文插图
图: 心脏磁共振成像CMR应变测量 该研究纳入8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 , 并以年龄、性别匹配的2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 。 应用CMR定量测定两组的左心房容积(LAV)、左室心肌应变的初始T1值和增强后T1值 , 比较CMR应用于患者的检测效果;并进一步评价CMR测量参数与生物标志物sST2水平的关联 。 尽管本研究也纳入了其它三种标志物 , 但在最终的CMR测量参数与标志物水平关系的分析中 , 仅sST2和超敏C反应蛋白两种标志物被证明与CMR参数显著相关 。

表: 房颤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的CMR测量参数
领异标心 | 早期识别房颤性心肌损伤:ST2与心脏磁共振成像检测有一拼
本文插图


如所预期 , 比较房颤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的CMR各测量参数 , 多个指标达到显著差异(P<0.001) , 其中房颤患者的LAV显著增加 , 而表征左心室心肌应变的参数显著降低 , 说明左心室功能受损 , 心肌僵硬化趋势;这对早期识别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心室功能异常非常关键 。 据报道 , 约三分之一的房颤人群 , 在疾病早期难以判断潜在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心肌应变成像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收缩功能障碍的早期识别;本研究的结果也证明CMR检测的优越性同样适用于房颤患者的心功能评价 。
表: 房颤患者CMR定量参数与sST2的关系

领异标心 | 早期识别房颤性心肌损伤:ST2与心脏磁共振成像检测有一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