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房颤日疾病科普公益传播项目启动


6月6日 , 恰逢第九个“中国房颤日” , 强生(上海)医疗器材有限公司(“强生医疗”)携手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启动“医路相伴”——2021中国房颤日疾病科普公益传播项目 , 并推出“护心爱脑 健康一生”——2021中国房颤日特别策划主题活动 。
该活动汇聚国内知名心脏内科专家以及房颤、脑卒中同诊共治的先行者 , 以主题演讲、圆桌讨论、医患关“心”故事剧院式演讲等多种形式 , 传递科学的防治理念 , 帮助公众以及患者正确认识房颤 , 同时聚焦房颤早诊早治、分级诊疗以及多元支付等医疗卫生政策相关话题 , 多维度探索守护全民心脑健康的路径 , 助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 。 未来 , 该项目将在全国各区域持续进行患者教育 , 助力提升公众 , 尤其是房颤患者和高风险人群的疾病认知水平 , 进一步改善房颤诊疗现状 。

2021中国房颤日疾病科普公益传播项目启动
本文插图


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孙志伟在开场致词中表示 , 作为聚焦医疗健康领域的慈善组织 , 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始终关注心脑健康 , 尤其是房颤的防治 。 “过去几年 , 我们在强生医疗的支持下持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房颤公益健康教育活动 , 以唤起大众和患者对房颤疾病的防治意识 。 只有全社会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不断提升 , 才能更加有效地实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 从而进一步提升人民心脑健康水平 。 ”
心脑健康挑战不容忽视
包括房颤在内的心脑血管疾病作为老年群体高发疾病 , 成为当前社会面临的严峻公共健康挑战之一 。 今年五月 , 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 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2.64亿 , 占18.70% 。
房颤是一种以快速、无序的心房电活动为特征的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 。 作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 房颤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 。 目前 , 中国房颤患者已超过1000万 , 患者基数庞大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主任、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马长生表示 , 目前房颤的治疗进入节律控制时代 。 与单纯的室率控制相比 , 节律控制通过恢复并长期维持窦性心律可以缓解症状、预防心力衰竭、改善生活质量 , 甚至有可能减少卒中发生 , 改善疾病预后 。
由于有些房颤的症状并不明显 , 因此 , 房颤又被称为“温柔杀手” 。 没有明显症状的房颤患者会逐步由阵发性房颤发展为持续性房颤 , 增加了后续治疗的难度和风险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衰中心主任、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董建增表示 , 房颤的表现和感觉因人而异 , 有些房颤患者会有心慌、胸闷、气短、头晕、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有些则心跳无明显增快 , 毫无觉察 。 “这导致疾病本身认知度低 , 公众对房颤认识严重不足 。 因此加强科普宣传 , 着力提升房颤知晓率 , 提高全民的预防观念和早诊早治意识十分必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