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双特异性抗体研发竞争格局


作者:药链圈
在今年的AACR会议(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年会)上 , 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研发所占的比重明显增加 , 已然成为当前炙手可热的药物研发领域之一 。
一方面 , 跨国药企纷纷布局 , 如赛诺菲、罗氏等 , 另一方面 , 国内生物技术企业也加速入局 , 统计发现 , 目前国内企业有超过100个在研双抗项目 , 其中54%的产品研发进度在临床前研究阶段 。 近年来 , 双抗分子设计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快速增加 , 细胞因子融合、共刺激双抗等技术大量涌现 , 出现了许多全新的靶点组合和技术组合 。

国内双特异性抗体研发竞争格局
本文插图


图:国内双抗药物研发竞争格局
数据来源:药链圈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国内企业采取“合作引进”和“自主研发”两种模式加快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研发布局 。 “合作引进”模式以百济神州、信达生物为代表 , 百济神州经安进授权引入全球第二个上市的双抗药物Blincyto , 并在国内实现获批上市 。 “自主研发”模式以康宁杰瑞、康方生物等为代表 。
国内双抗药物研发逐渐呈现分化的态势 。 从项目数量来看 , 信达生物、爱思迈生物、天广实等处于本土企业第一梯队 。 从项目进度来看 , 康方生物、康宁杰瑞、凌腾医药3家企业有产品进入III期临床 , 在本土企业中领先 。
1. 研发进度第一梯队企业
1. 康方生物
康方生物作为一家专注于满足肿瘤、免疫及其他治疗领域在全球的未解决医疗需求 , 拥有2款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双抗品种 , 分别是AK104(PD-1×CTLA-4 , III期)和AK112(PD-1×VEGF , II期) 。
技术平台方面 , 康方生物拥有自主开发用于设计及生产创新四价双特异性抗体的专有技术——Tetrabody技术 。 该技术平台克服了由于双抗分子量导致的低效表达水平、双抗的结构异质引起的工艺开发障碍 , 以及由于双抗缺乏稳定性而导致的药物不可成药性等CMC难题 。 AK104和AK112均是康方生物利用Tetrabody技术及ACE平台构建 。
AK104是新一代潜在首创人源四聚体双特异性抗体药物 , 同时靶向PD-1和CTLA-4 , 目前正同时开展超过10项临床试验 , 适应症覆盖宫颈癌、鼻咽癌、胃癌、肝癌、非小细胞肺癌等 , 其中临床进展居前的为宫颈癌、鼻咽癌 , 均处于临床III期 。
AK112可同时识别结合免疫抑制分子PD-1和血管内皮生生长因子VEGF 。 2019年 , AK112已于澳洲启动实体瘤I期临床试验;6月向FDA取得新药临床试验批准;2020年8月获得NMPA批准在中国开展实体瘤Ib临床试验 。

国内双特异性抗体研发竞争格局
本文插图


图:康方生物产品研发管线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