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46 小茴香 丁香 良姜 花椒 荜茇 橘皮( 五 )
那么认为这一类的药 , 应该叫理气的 , 它主要的依据就说这一类的药 , 它对气机有调理的作用 , 它比较广泛 , 尤其是这一章的药物当中 , 很多药物不但能够行气 , 而且能够降气 , 所以它的理气主要包括了行气和降气这样不同的两个方面 , 所以把它称为理气 , 这是一种观点 。 另外一种观点 , 就认为这一类的药物 , 它的主要功效是行气 , 降气只是部分药物兼有的功效 。 所以称为行气比较准确 , 所以不赞同称为理气的 。
文章插图
橘皮
我个人的观点 , 我是同意这类的药 , 称为行气药 , 不要称为理气药 。 首先称为理气药 , 调理气分 , 那么人体的气分这是很广义的 , 气分出现的病理改变 , 现在至少有气滞、气逆、气虚、气陷、气脱 , 都是属于气分的病变 , 都需要调理 , 那么我们就说把什么气陷、气脱、气虚 , 把它除开 , 那么理气 , 调理的气分 , 调畅的气机 , 一个就是气滞 , 二个就是气逆 , 那么就把它局限在这两个方面 。
但是理气本身不能反应药物的具体功效 , 我们是按功效来分类的 , 这教科书 , 理气很难讲是一个具体的功效 , 是一个比较抽象的 , 没有很确定含义的一个术语 , 就是退一步来讲 , 我们给它赋予一个比较固定的含义 , 理气就包括行气和降气 。
那么我们来看降气 , 降气一个是肺气上逆 , 那么肺气上逆 , 主要就是咳喘 , 那么咳喘我们已经有止咳平喘药了 , 所以降肺气的药 , 已经独立成章 , 没有必要和理气或者行气药 , 再混在一起 。
那么再剩下来是一个胃气上逆 , 降胃气主要表现在止呕 , 那么止呕也要因为我们教科书没有分那么多的类 , 如果要分 , 它也是能够独立成章的 , 更重要的是止呕的药 , 它不一定都是行气的药 , 它可以分散在不同的章节 , 比如说我们前面学的止呕的圣药 , 就是生姜 , 作用最强的 , 它不是行气药 , 我们后面还要学另一味止呕的圣药半夏 , 它是化痰药 , 也不是行气药 , 那我们前面还学过藿香啊 , 芦根这样的一些止呕的药 , 以后还有竹茹、枇杷叶都不是行气的药 , 但是很常用 , 在止呕方面 。
所以止呕 , 它和行气没有必然的这种相关性 , 尽管有一部分行气药 , 有止呕的作用 , 但是它不带有普遍性 , 那么尤其是我们在行气药要学的这一章当中 , 有止呕作用的可能还不到一半 。 所以把它认为是一个兼有功效比较好一些 , 因为行气就是一个具体的功效了 。 我们的章就是按具体的功效在分类 , 那每一味药 , 都能够行气 , 这个规律性也就出来了 。
那么降气 , 有少数的行气药能够降气止呕 , 如果说广泛地称它既能行气 , 又能降气 , 那么(与)止咳平喘药就已经发生了混淆 , 所以我个人的观点 , 最好把它叫作行气 , 不要叫作理气 。 但有些都值得进一步的商讨、讨论 , 这是关于含义的问题 。
第二关于功效与主治 , 行气药的基本功效那么就是行气二字 。 那么治疗的病证 , 证候就是气滞证 。 那么气滞的基本临床表现 , 第一是胀 , 第二就是痛 , 胀、痛或者有的痞满、痞闷三个症状 , 胀痛是主要的 , 另外有一个痞 , 我们后面再讲它的特征 。 但是行气的功效 , 在具体使用的时候 , 我们在概述当中就说了行气作用比较强的作用就称为破气 。 所以行气和破气是同类作用、同类功效 , 有强弱之分 。
除了这一点以外 , 对行气的功效 , 往往要联系它们的作用的部位和产生的疗效 , 使用的时候 , 常常不单纯地说它行气 , 有时候把作用部位 , 如果就部位而言 , 那比如说行气调中 , 那么它作用的部位是在中焦 , 是在脾胃 。 行气疏肝 , 那么是作用在肝脏 。 行气宽胸 , 那么主要是在胸肺 , 在胸中 , 在肺 , 与肺气壅滞这些有关 。 所以行气宽胸、行气调中、行气疏肝 , 是把作用的部位和行气的功效联合在一起 , 反映它们最佳的归经的部位 。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55 鸡血藤 蜇虫 铜 苏木 骨碎补 莪术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51 大蓟 地榆 槐花 柏叶 茅根 三七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52 茜草 蒲黄 五灵脂 血竭 艾叶 川芎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50 鹤草芽 槟榔 仙鹤草 白及 血余炭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20 发散风寒药:桂枝 紫苏 生姜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49 莱菔子 内金 鸡屎藤 使君子 南瓜子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48 薤白 柿蒂 山楂 神曲 麦芽 谷芽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47 枳实 木香 沉香 乌药 香附 佛手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22 细辛 苍耳 辛夷 藁本 薄荷 牛蒡子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39 防己 秦艽 络石藤 雷公藤 豨莶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