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46 小茴香 丁香 良姜 花椒 荜茇 橘皮( 三 )
呕吐、呃逆、嗳气 , 是胃气上逆表现出来三个不同的的症状 , 可能通过《中医学基础》、《诊断学》的学习 , 那么同学们肯定能够区别出来 。 呕吐 , 经常有的时候能够吐出一些(胃)内容物 , 那么嗳气 , 好像我们现在喝了汽水了 , 因为里面二氧化碳 , 有时候气往上冲 , 那样子出现的一个症状 , 那叫嗳气 。 呃逆能发出响声 , 很难控制 。
所以都与胃气上逆有关 。 那么丁香 , 都可以使用 , 所以它是很重要的一个温中降逆的 , 治疗胃寒、胃气上逆的 , 恶心、呕吐、呃逆或者嗳气 , 这些都能使用的一个药物 。 那么这是丁香在温中药当中 , 它长于降胃气、降胃逆 。
另外它又有一点温肾壮阳的作用 , 但是作用不明显 , 比较微弱 , 所以在古方里面 , 常常作为我们以后要学的补阳药 , 或者我们前面学的肉桂或者附子 , 这些药物的一个辅助 , 所以应用并不多 。 但是现在研究 , 有的人认为 , 它通过观察 , 之所以丁香能够表现出温肾助阳 , 它主要是因为丁香里面 , 含了很多芳香性的挥发油 。
那么芳香性的挥发油 , 在排泄的时候 , 主要经过泌尿道来排泄 , 所以小便里面有相当高的含量 , 那么在排泄的时候 , 对尿道 , 就是尤其是男性 , 那么它就有一个轻微的很温和的一种刺激 , 可能反射性地就可以引起这种性兴奋 , 那么这样子就是相当于中药当中的一些壮阳的药物 , 就常常和一些温肾壮阳的药物配伍在一起 , 但是认为反复地这样刺激 , 那么是一个有害的刺激 , 所以就不主张在补阳 , 真正是肾阳虚的患者当中 , 并不主张使用 。
所以真正是那种属于阳痿啊这样的一些要壮阳的 , 那么它通过这种刺激 , 可能有一点点那种辅助作用 , 所以它不是一个典型的补肾阳的药 , 供参考 , 也只是一部分人的一个观点 , 这观点 , 那么据报道也是经过了认真的研究得出来的 , 所以可以供参考 。 不过这药在作为温肾阳方面 , 是很少、很少使用 , 在古方里面应用也不多 , 在当代的临床上应用那就更加少一些了 。
要注意的是丁香 , 属于十九畏的 , 它不能和郁金同用 , 郁金今后活血化瘀药讲 , 这两个药 , 都没有毒性 , 都是常用的 , 所以认为不能配伍在一起 , 但是这药对 , 又是古今以来 , 出现配伍在一起最多的一个药对 。 在这十八反、十九畏当中 , 这一对药 。
所以一度的有人认为不应该是配伍禁忌 , 也是反反复复的 , 有的时候取消 , 有的时候加上 , 但是在目前没有完全把它搞清楚的情况下 , 我们仍然保留十九畏的原文里面的丁香莫与郁金见 , 两个最好不在一起配伍 , 这是关于丁香 。
高良姜那么剩下来后面五味药 , 都是属于了解的 , 很次要的 。 那五味药 , 都是温中的 , 那么第一个是高良姜 , 它也是姜科植物的根茎 , 就像干姜一样 , 用它的根茎入药 , 所以它的功用和干姜 , 基本上是相似的 , 只不过一般认为它的温热性质还要甚于干姜 , 所以它的散寒止痛 , 有时候在干姜之上 , 那么也有一定的止呕的作用 , 干姜也不是绝对没有 , 所以干姜算一个止呕也并不错 。
所以它和干姜在温中方面 , 是非常相似 , 也就说它散寒止痛的作用稍稍强一点 , 而这两个药常常配伍在一起 , 比如说古方的二姜丸 , 就是干姜和高良姜两味类似的姜类药 , 那么互相来增强疗效 。
花椒花椒 , 花椒以四川为主产地 , 最有名 , 所以有的把它叫作川椒 , 那么四川属于西蜀 , 蜀地 , 所以又叫蜀椒 , 从秦汉以来很多文献上就叫蜀椒、川椒、花椒 , 那么是四川、川菜当中最有特色的 , 不但辣 , 而且有麻味 , 就是因为有花椒的原因 , 所以有很浓烈的麻口的这么一个滋味 , 是它药材很主要的性状 。
文章插图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55 鸡血藤 蜇虫 铜 苏木 骨碎补 莪术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51 大蓟 地榆 槐花 柏叶 茅根 三七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52 茜草 蒲黄 五灵脂 血竭 艾叶 川芎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50 鹤草芽 槟榔 仙鹤草 白及 血余炭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20 发散风寒药:桂枝 紫苏 生姜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49 莱菔子 内金 鸡屎藤 使君子 南瓜子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48 薤白 柿蒂 山楂 神曲 麦芽 谷芽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47 枳实 木香 沉香 乌药 香附 佛手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22 细辛 苍耳 辛夷 藁本 薄荷 牛蒡子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39 防己 秦艽 络石藤 雷公藤 豨莶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