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归来,这家医院逆境后再出发
这里 , 曾是安徽抗击疫情的重要“战场”
赵医生:李主任你好 , 我这边有个病人是中耳炎患者 , 就诊时做了胸部CT , 右肺有点问题 , 想请您看一下……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李永怀接到耳鼻咽喉科医生的会诊电话 。 耳鼻咽喉科接诊的一位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患者胸部CT显示有阴影 , 患者还出现了发烧症状 。 结合化验结果 , 李永怀很快做出判断 。
李永怀:血项呢?
赵医生:血项白细胞是高的 。
李永怀:放心 , 病毒感染一般都会血项偏低 。 可能是中耳炎引起的发烧 。 来自低风险地区、没有接触史 , 感染新冠病毒可能性小……文章插图
李永怀接受采访人员采访
像这样的会诊电话 , 李永怀几乎每天都能接到 。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 , 全院每一个科室都担负着筛查病例的责任 , 而经历过2020年初那场疫情大考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 则扮演着尤为重要的角色 。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所在的感染病楼在安医大一附院的东南角 。 去年年初疫情来袭时 , 整栋大楼被改成了隔离病区 。 李永怀回忆 , 在接到通知后的24小时内 , 他们就完成了病房清洁区、缓冲区和污染区的划分 。
李永怀:我们这栋楼 , 从2003年开始经历过SARS、禽流感、甲流 。 我们很有经验 。文章插图
疫情期间被改造成隔离病区的大楼
就是这个被临时改造成的隔离病区 , 成了安徽抗击新冠疫情的重要“战场” 。 与此同时 , 武汉的情况愈发严峻 。
临危受命奔赴武汉
他说“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
2020年2月13日 , 李永怀临危受命 , 作为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 , 他带领医院的136名医护人员奔赴了安医大一附院抗击疫情的另一“战场”——武汉 。 对他们来说 , 这是一次“不问归期”的出诊 。
李永怀:我本人做过甲状腺手术 , 当时我犹豫带多少药去 , 因为一天吃一粒甲状腺药 , 我就带着两盒100粒 ,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 。
2月15日武汉下起了大雪 , 上午十点 , 安医大一附院正式接管了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Z11重症病区 。 一天时间不到 , 病区64个床位就全部住满 。 时隔近一年 , 很多细节李永怀还是脱口而出 。
李永怀:2月15日 , 晚上12点全接满 , 总共64张床 , 全部是重病人 。 昏迷的、上呼吸机的 , 后面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的、高龄的......全是那样的患者 。
吸痰、采集咽拭子、气管插管……在隔离病房内 , 医护人员的每一次操作都伴随着极高的风险 。 李永怀说 , 那段日子 , 每天都在打仗 。
李永怀:我当时有一种上战场的感觉 。 病区里来了5个病人 , 人手不够 , 我们队长讲再上几个医生、5个护士进去 , 跟打仗一样 。文章插图
连日阴霾的武汉渐渐转晴 , 2月26日 , Z11重症病区内也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
李永怀:2月26日 , 第一批6位患者同时出院 , 非常难忘的一天 , 我们还拍了视频 。 那一天对我们医护人员是鼓舞 , 病人是可以治好的 。 对病人来讲 , 我的病可以恢复 , 有信心回家 。
3月7日 , 安医大一附院院内隔离病房收治住院的40例新冠肺炎患者全部清零 。 十天之后 , 在武汉“战场”的医疗人员也完成了支援任务 , 累计收治82名患者 。文章插图
疫情背景下
互联网医院项目得到快速发展
“战疫情” , 这是安医大一附院在2020年面临的最大挑战 。 门诊人数、住院人数早已恢复到正常状态 , 如何一面有效应对疫情 , 一面做好日常诊疗工作?安医大一附院高新院区门诊主任刘晔说 , 医院在2019年12月上线的互联网医院项目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 , 反而得到快速发展 。
- 怎样把医保基金用在刀刃上 ——对话江苏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占伊扬
- 好消息!机动车驾驶人可到达州华康医院体检中心办理机动车换证体检了
-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鼎新之道,巧解患者“心结”
- 全球首例!湘雅二医院完成无创精准放射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 张煜医生事件升级!马进仓女儿赴医院封存病历,警方或将介入调查
- 省骨科医院征集患者 将由院士操刀动手术
- 脑梗|脑梗高发人群,要少吃哪些食物?去医院检查要做哪些项目?
- 说说医院里有哪些“潜规则”?
- “多病缠身”挂哪个科?潍坊市中医院成立全科医学科
- 国家卫健委发布会请来华西医院 答问封面新闻提到一组关键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