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一中医扎根基层造福乡亲 海南该如何解决中医药人才匮乏难题?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12月26日消息(采访人员 王洪旭 实习生 陈逸航)“你脚上的伤口愈合了 , 不能再抽烟喝酒了 , 否则病情还会复发 。 ”12月26日上午 , 文昌市文教镇建联村卫生室的林道华医生 , 嘱咐脉管炎患者林先生要清淡饮食、戒烟戒酒 。 作为一名扎根基层的中医医生 , 林道华传承了父亲治疗脉管炎、毒蛇咬伤等疾病的中医特色技术 , 为乡亲们治病 。
今年11月初 , 海南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在海南自由贸易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 , 将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和师承教育 , 完善中医确有专长人员考核办法 , 加大中医(专长)医师培训和执业监管力度 , 促进民间特色技术疗法的传承发展 。
文昌一中医扎根基层造福乡亲 海南该如何解决中医药人才匮乏难题?文章插图
林道华 。 采访人员 王洪旭 摄
耳濡目染 从小跟父亲采药学医
“从小父亲就带我去野外采药 , 一边挖草药一边教我认识一些中药的形状和药性 。 ”林道华说 , 一开始觉得好玩 , 可以知道不同的中药种类 , 渐渐地他对医学感兴趣 , 经常跟着父亲一起出诊;当父亲给乡亲们看病时 , 他就在一旁观察 , 听患者描述病情 , 又看父亲如何开药方 。
其中 , 具有清热解毒、消痈利湿作用的白花蛇舌草 , 是林道华最早认识并能自行挖回来的草药 。 “比较好辨认 , 村子里的路边、水渠边都能找到 。 ”每当见到能做药的植物 , 林道华的父亲都会告诉他药性、植物的形状 , 以及生长在什么地方 。
对中医药的兴趣 , 父子俩十分相似 。 今年72岁的林明泽是一名老中医 , 自幼热爱医学、兴趣浓厚 , 上初中时 , 阅览了很多中医古书 , 知道哪个生产队有懂医的人 , 他就想法子去套近乎、去学习 。 当时的师娘被蛇咬伤不治去世 , 让林明泽深受触动 , “要是有一种药能治毒蛇伤就好了 。 ”
为了找到这种草药 , 林明泽以身试药 。 在一次修水渠的过程中 , 他被一条从灌木丛中掉下来的毒蛇咬伤 , 当时在场的人都担心 , 但他说“不怕 , 这旁边就有草药 。 ”随后 , 他在旁边找到了一种草药来嚼了吃和外敷 , 最终解了蛇毒 , 但嘴巴却肿了好几天才消散 。 就这样 , 他对上百种草药的药性药理有一定的了解 , 积累了临床经验 。
父辈的探索精神传到了下一代 。 儿子林道华说 , 现在他去野外挖药 , 有些不好分辨的草药也要试药 , 从药的味道去辨别 , 有苦的、有涩的、有辛味的、无味的等;对于蛇咬伤的草药 , 在野外很快就能找到 。
子承父业 用特色中药为乡亲们治病
“一存仁心 , 乃是良箴 , 博施济众 , 惠泽斯深……十勿重利 , 当存仁义 , 贫富虽殊 , 施药无二 。 ”在林道华的家里 , 至今仍收藏着很多古医书 , 其中有些破旧的《万病回春》写着“医家十要” , 对他从医影响至深 。 看病之余 , 他都会拿出来翻阅和研究 。
时光回到50多年前 , 通过自学掌握一些治病经验的林明泽 , 如愿进入当地合作医疗所工作 , 跟着其他医生一起为百姓治病 , 同时他也能看到更多的医书 。 其中有一本《医宗金鉴》影响了他的一生 , 他从中学到了治疗脱疽病(又称“十趾脱落”或“脉管炎”)的治疗技术 , 并将其与当地中草药一起研究 , 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
文昌一中医扎根基层造福乡亲 海南该如何解决中医药人才匮乏难题?文章插图
《万病回春》中载明医家十要和病家十要 。 采访人员 王洪旭 摄
1968年林明泽用中草药治好了第一个脉管炎患者 。 当时 , 来自文昌市昌洒镇的患者 , 因双脚腐烂坏死 , 疼痛难忍求医 ,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治疗 , 最终康复 。 因善于治疗脉管炎和毒蛇咬伤 , 1976年林明泽被原文昌县人民医院录用 , 在医院专门治疗脉管炎病人 , 科室20张病床经常住满 。 后来 , 林明泽发现农村缺医少药 , 百姓看病很难 , 在原文昌县医院工作近10年后 , 他辞职回农村当村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