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热、血虚、血寒,原来是这么回事(二)

上期我们谈到了血热的病因 , 调理方法 , 以及导致血虚的原因 , 那么 , 血虚到底怎么调理呢?血寒又是怎么一回事?接下来 , 为你一一解答 。
如血虚症状比较严重 , 仅靠调养很难快速改善 , 这时需要一些食药辅助 , 常见的中医补血方剂有四物汤 。 另外 , 红枣、龙眼肉、阿胶等都是很好的补血佳品 。 腧穴中 , 足三里穴、血海穴、三阴交穴等穴位 , 具有疏经通络 , 益气养血的作用 。
血热、血虚、血寒,原来是这么回事(二)文章插图
虽然针对血虚有很多治疗调理方法 , 但有部分人存在"虚不受补"的情况 , 即身体比较虚弱 , 多为阴阳气血俱虚 , 因脾胃功能较弱 , 即便给予较好的滋补药物调理也不能很好地吸收 , 反而会加重脾胃负担 , 起到反作用 。 对此 , 除了准确辨证施治之外 , 需要首先调理脾胃 。
临床上 , 还有一些病症与血虚有关 , 如失眠、多梦、神志不宁、健忘等 。 中医有"血舍魂"之说 , 血虚则魂不能归舍于肝 , 就会表现为诸多神志问题 。 很多中老年女性 , 常常被失眠、心神不宁、健忘困扰 , 其实这就是因为血虚阴亏 , 魂不守舍所致 。
手脚冰凉 , 原来是血寒惹的祸
血热、血虚、血寒,原来是这么回事(二)文章插图
亚洲女性展示停止手手势 , 专注手Asian women showing stop hand
相信很多女性都有这样的症状 , 总是觉得肢体麻木疲软、皮肤色淡、手足冰冷、怕冷恶寒、月经后期常有痛经 。 其实 , 这些症状都是血寒引起的 。 血寒 , 即血分有寒,一般多因寒邪侵犯血脉 , 或因阴寒内盛 , 凝滞脉络而成 。 临床表现除了上述症状外 , 还多兼血瘀证 , 如唇舌青紫 , 月经色紫暗夹血块 。 血寒的患者几乎都伴有阳虚 , 常表现为怕冷、手脚冰凉、口唇偏青 。 其中 , 怕冷、手脚冰凉是最常见的表现 , 这是因为身体中阳气不能温煦远端肢体及肌肤所致 。
哪些不良因素可引起血寒呢?
除体质因素 , 还有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可引起血寒 , 如夏天过食冰冷的瓜果及饮料 , 或是冬天感受风寒之气等 , 均可造成外来寒邪侵袭身体 , 久而久之 , 伤及脾阳 , 阻碍脾之运化 , 气血不生 , 阳气不升 , 加重血分之寒 。 鉴于此 , 对于广大女性朋友来说 , 过食冷饮 , 尤其经期是引起血寒的最主要因素 。 还有一点容易被忽视 , 因爱美心重 , 冬天穿着过少 , 感受风寒 , 导致血寒 。
血热、血虚、血寒,原来是这么回事(二)文章插图
血寒的危害不仅仅局限于怕冷、痛经、手足冰凉 , 还可引起很多更为严重的病症 , 如不孕症等 。 中医认为 , 血寒则寒凝血脉 , 血脉不利则气血不能正常输布 , 就会引起脏腑失养 , 尤其是肢体末端最容易受气血不利的影响 。 肢体不能濡养温煦 , 就易感受风寒 , 进而加重肢体的病症 。 因血寒常与瘀血同时出现 , 血寒日久可引起很多因瘀血而出现的疑难杂症 。
对于血寒的治疗 , 中医八法之一的温法就是为寒证而设 。
日常生活中的"温法"
其一
起居有常 , 衣着应时 , 避免感受风寒;饮食有节 , 忌食生冷 , 以免寒凉伤脾 。
血热、血虚、血寒,原来是这么回事(二)文章插图
这个女人在冬天散步时从保温杯上倒茶The woman pours from a thermos
其二
【血热、血虚、血寒,原来是这么回事(二)】日常可多食辛温之品 , 如羊肉 , 炒菜的时候放些八角、桂皮、姜、芫荽等 , 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温散寒邪的作用 。 同时 , 避免食用寒凉性的食物 , 少吃萝卜 , 少喝绿茶等 。 艾灸是驱寒温阳的好方法:可在关元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和八髎穴等穴位 , 隔姜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