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紊乱,心衰中常见又不简单的问题( 二 )


研究显示 , 心衰患者的血钠水平与5年死亡率也呈现U型曲线 , 低钠血症和高钠血症均显著增高5年死亡率 , 不同于正常人的血钠水平范围(135~145 mmol/L) , 心衰患者的理想血钠水平范围为140~145 mmol/L 。
心衰患者需要更密切的电解质监测和更积极的治疗
鉴于心衰患者易发生电解质紊乱并引起不良预后 , 所有心衰患者都应定期监测电解质水平 , 使用利尿剂、合并肾功能不全、糖尿病 , 以及使用ACEI、ARB、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MRA及地高辛的患者监测频率应提高 。 临床出现心律失常、心衰恶化、精神症状时应监测血电解质水平 , 及时发现电解质异常并积极处理 , 但需注意同时要兼顾心衰的治疗 , 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 避免过量补液、矫枉过正 。
不同于正常人群 , 心衰患者血钾低于4.0 mmol/L及使用利尿剂时 , 即建议小剂量补钾 , 并尽量将血钾维持于4.0~5.0 mmol/L 。 需注意低钾常伴低镁 , 补钾同时补镁可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 。 心衰患者发生尖端扭转型室速时 , 静脉应用硫酸镁是有效的终止方法 , 建议此时血镁维持在≥2.0 mmol/L , 血钾维持在4.5~5.0 mmol/L。
发生高钾血症时 , 心肌损害是致命的 , 首先要针对引起的心脏损害予以紧急处理 , 可予以钙剂对抗血钾过高对心肌的影响 。 同时予以利尿剂、葡萄糖胰岛素、碳酸氢钠、阳离子交换树脂等来降低血钾水平 。 值得关注的是 , 近年降钾药物领域不断有新药研发上市 , 其中环硅酸锆钠(ZS-9)是目前获得研究证据较多的新型钾结合剂 , 以更快的降低血钾效率 , 更高的安全性而备受关注 , 尤其为使用ACEI/ARB、MRA等药物的患者拓宽了适应证 , 提高了这些药物的耐受剂量 , 使高钾血症高危患者更有机会实现心衰的优化治疗 。
低钠血症的处理要根据血钠丢失的速度及程度来进行 , 需注意急性低钠血症患者输注高渗盐水可能加重心衰 , 故其仅适于合并严重神经系统症状患者 , 且应与袢利尿剂同时使用 。 稀释性低钠血症的治疗包括限液、补钠、利尿、使用AVP受体拮抗剂(托伐普坦)、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等 , 需注意托伐普坦可导致口干、多饮和高钠血症等不良反应 。
对于高钠血症 , 可根据细胞外容量状态选择补液、利尿等不同的方式 , 需注意既要纠正高钠 , 又要兼顾心衰患者的容量平衡 , 避免治疗过程中加重心衰 。
遵循指南 , 合理、有效管理心衰患者的电解质
《中国心力衰竭患者离子管理专家共识》 , 已刊登于《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2020年3月第4卷第1期 。 该共识从血清钾离子紊乱(低钾血症、高钾血症)、血清钠离子紊乱(低钠血症、高钠血症)、血清镁离子紊乱(低镁血症、高镁血症)以及铁离子紊乱(铁缺乏、铁超载)的管理等几方面进行介绍 , 对于广大临床一线工作者规范心衰患者的电解质管理 , 改善心衰患者预后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
点评
电解质紊乱,心衰中常见又不简单的问题文章插图
黄峻教授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专家委员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主任
★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 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分会名誉主任
★《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名誉主编

美国心脏学院专家会员(FACC)、欧洲心脏病学会专家会员(FESC)心衰患者出现的电解质紊乱是常见的 , 也是严重的 , 可能造成直接死亡(如心脏性猝死)和重要脏器(如肾脏)的损害 , 并影响治疗药物的应用和效果 。 电解质紊乱的处理是心衰全程管理的重要内容 。 对此话题 , 翟教授在本文中做了较全面系统的介绍 , 阐明了心衰患者发生电解质紊乱的常见原因、风险及与预后的关系、如何正确识别及处理各种电解质紊乱的常用方法 , 很有指导意义 , 也很实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