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不管是家庭烹饪还是外出聚餐 , 鱼可以说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 。 而好吃、不发胖、又补充营养是每一条鱼的“终极使命” 。
一项发表在美国《Advances in Nutrition》(《营养学进展》)杂志的新研究发现 , 多吃鱼与多种心血管代谢疾病 , 甚至抑郁症、肝癌的风险降低有关 。 但吃鱼的时候也要注意烹饪方法 , 以便最大程度发挥吃鱼的健康优势 。
文章插图
【亚洲|为什么说,「清蒸」是对一条鱼最高的礼遇?】《生命时报》采访权威专家 , 告诉你如何“吃透”一条鱼的营养 。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水产品专家 罗永康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食品科学博士 郝毅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系主任 陈舜胜
选对烹饪方法 , 吃鱼更健康
这项伊朗研究共纳入34项前瞻性队列观察研究的荟萃分析 , 涉及298项前瞻性队列研究 , 评估了40种不同结局的汇总相对风险(SRR) 。
结果发现 , 目前具有中等水平的证据表明 , 每天的鱼类摄入量每增加100g:
全因死亡风险下降(SRR 0.92, 95%CI 0.87-0.97);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下降(SRR 0.75, 95% CI 0.65-0.87);冠心病风险下降(SRR 0.88, 95%CI 0.79-0.99);心肌梗死风险下降(SRR 0.75, 95%CI 0.65-0.93);卒中风险下降(SRR 0.86, 95%CI0.75-0.99);心力衰竭风险下降(SRR 0.80, 95%CI 0.67-0.95) 。
文章插图
吃鱼和心血管代谢疾病风险
抑郁症风险下降(SRR 0.88, 95%CI 0.79-0.98) 。
文章插图
吃鱼和其它疾病风险
肝癌风险下降(SRR 0.65, 95%CI 0.48-0.87) 。
文章插图
吃鱼和各类癌症风险
注:文中CI为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 是对这个样本的某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 。
研究表明 , 食用鱼类与心血管疾病、抑郁和死亡风险降低有关 , 可以将其视为健康的动物蛋白质来源 , 尤其是亚洲人吃鱼获得的好处似乎更多 。
研究人员指出 , 油炸并不是一种好方法 , 吃油炸鱼反而会增加心力衰竭的风险 。
欧美人可能更喜欢油炸等烹饪手段 , 而亚洲人则会选择清蒸等方法 。 这一区别或许能够解释 , 亚洲人吃鱼吃得多还与降低炎症性肠病及肺癌风险有关 。
每种鱼都有最佳烹调法
烹鱼之道在于挑选优质鱼肉 , 再辅以合适的烹饪方法 。
1
清蒸
最宜保持鱼原本的形状、自身鲜香特点及营养 。 清蒸适宜选择腥味、土味小 , 肉质细腻顺滑 , 相对刺少的鱼种 。 如江团、鲈鱼、多宝鱼、武昌鱼等 。
2
熬汤
鱼汤是鲜美的滋补品 。 做法大多是油煎后 , 加入高汤 , 大火煮白后小火煨煮 , 鱼肉和油脂中的鲜味物质充分分散在汤汁中 , 尽显鱼的鲜味 。 黑鱼、黄鱼等 , 都是煲汤常用鱼 。
文章插图
3
汆丸子
做鱼丸、鱼茸时 , 要选择脂肪少、蛋白质高、吸水率高、黏性大的品种 , 比如青鱼、草鱼等;如果要炒鱼片 , 则要求鱼肉致密、刺少味美 , 比如鳜鱼、龙利鱼等 。
4
烧制
所需原料先经炸制、煎煸后 , 再加调味料和适量水 , 用大火烧开 , 中小火烧透入味 , 最后大火收浓卤汁起锅 。 土腥味大的鱼更加适合这种方法 , 比如鲤鱼、鳝鱼、鲫鱼等 。
- 脾胃|国人“十人九脾虚”,外国人却很少有脾虚,这是为什么?
- 医万个为什么 | 康焱:关节严重变形,为什么手术是唯一治疗方法?
- 血脂降了能停立普妥吗?为什么有些人必须吃,有的人还需禁用?
- 为什么宝宝一定要用单独餐具?攻陷一半家庭的幽门螺杆菌有话说
- 痔疮啊痔疮,你为什么总是不愿离去?
- 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发布:长白发是为什么?白发能重新变黑吗?
- 西医几乎能治疗所有疾病了,为什么还需要中医的存在?原因很简单
- 为什么每个人醉酒的反应不一样
- 寿命|研究发现:男性寿命大多比女性短,为什么?一起来看看研究结果
- 贫血|人为什么会出现贫血?贫血会影响健康吗?如何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