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功能|蛋白尿有4种类型,肾友出现这2种,很幸运,尿毒症风险为零

蛋白尿是衡量肾功能的一个“重量级”的指标,对肾病整体的预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其中有三项尿液指标是常被关注的,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不同的指标所代表的意义不同,其中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权威性”最大,对肾功能的反应及肾病的治疗影响最大。
 肾功能|蛋白尿有4种类型,肾友出现这2种,很幸运,尿毒症风险为零
文章插图

不少肾友在治疗中往往把这项指标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但要完全消除蛋白尿并不是很容易,除了肾功能受损难完全恢复导致蛋白漏出,还有一点容易被大家忽视——蛋白尿的类型。
肾病导致的蛋白漏出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蛋白尿对肾功能的影响也不同,治疗重点也不同,最终尿毒症的风险也不同。
这4种类型蛋白尿,如果占了前两种,要注意肾衰竭的防治,后两种患者很幸运,尿毒症与你无关。
 肾功能|蛋白尿有4种类型,肾友出现这2种,很幸运,尿毒症风险为零
文章插图

先来说说前两种:
最常见类型:肾小球性蛋白尿
慢性肾小球肾炎类肾病占所有肾病类型疾病将近80%,因此多数肾病患者都存在肾小球病变的情况,肾小球性蛋白尿成为几种类型蛋白尿中最为常见的一种。
肾小球作为肾脏内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发挥着滤过的作用,将有用的物质留下,无用的滤过到尿液中,蛋白质作为大分子物质是身体内一种有用的物质,正常情况不会漏出到尿液中。当肾小球滤过膜因炎症、免疫、代谢等问题受损后,无法完全发挥滤过作用,部分蛋白就会漏出到尿液中,形成肾小球性蛋白尿。
 肾功能|蛋白尿有4种类型,肾友出现这2种,很幸运,尿毒症风险为零
文章插图

大量蛋白漏出反过来也会损害肾小球及滤过膜的情况,形成恶性循环,最终造成肾脏滤过功能出现实质性损害,引发肾小球肾炎肾病。持续蛋白漏出会加速肾功能的进展,长期蛋白尿超过1g肾衰竭风险会更高。
应对方法:治疗肾小球性蛋白尿,首先要找出诱发因素,比如感冒引起的炎症,免疫力下降等,其次针对炎症治疗,一般激素配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明显,尤其是肾病综合症患者,蛋白尿都能控制在1g以下。然后如果存在基础病,也要重视基础病的治疗,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等。
不起眼蛋白尿类型:肾小管性蛋白尿
肾小管是肾脏内发挥重吸收作用的组织,肾小球滤过的东西,肾小管还要二次吸收,再将剩余有用物质吸收回来,没用的排出,肩负着“后勤保障”的责任。
此类蛋白尿类型在肾病中不常见,一般单独存在或与肾小球性蛋白尿中同时发生。通过尿液中检测,主要会发现小分子蛋白如β2微球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等。
 肾功能|蛋白尿有4种类型,肾友出现这2种,很幸运,尿毒症风险为零
文章插图

治疗方法:
肾小管受损主要是受感染、药物毒性急性损伤或继发肾小球引发损伤,因此对于恢复肾小管重吸收的功能,一是立即找到感染因素,进行消炎治疗。二排出急性因素,比如误服含有肾毒性药物导致肾小管受损,应立即停药,通过透析等方法将毒素排出体外,肾小管一般能恢复。三肾小球受损导致的肾小管重吸收作用下降。可以通过西医消除肾脏内炎症,改善肾脏内生成环境,在通过中药调理恢复部分受损不严重的肾小球组织,来改善肾小管的情况。
 肾功能|蛋白尿有4种类型,肾友出现这2种,很幸运,尿毒症风险为零
文章插图

两种“不伤肾”蛋白类型:
溢出性蛋白尿
这类蛋白尿是由于血液中异常蛋白增多,导致蛋白漏出到尿液中增多,但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均正常,肾功能没有实质性损害。
比如溶血性贫血会导致血液中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增多,虽经肾小球滤过,但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因此会出现蛋白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