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中国人的体质“密码”( 二 )


“七十岁的教授还能身体力行做研究吗?”天津师大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刘艳霞在刚接触郑连斌时在心里打了个问号 。 “不服输”“不浮躁”“不奢华” , 短短几个月后 , 刘艳霞如是形容这位古稀老者 。 “耐得住寂寞 , 不以职称、晋升作为目标 , 而唯国家需要做科研 ,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所有教师学习!”
把课题选在祖国大地上 , 把调查做在祖国大地上 ,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 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偏远村落 , 郑连斌所带领的团队已在国内率先完成汉族、蒙古族等39个族群体质的一系列研究 , 获得超过6万人的400多万个有效体质数据 , 建立全国最大的民族体质人类学数据库 , 勾画出了一幅详尽的民族体质地图 。 今年 , 郑连斌还荣获上海人类学学会颁发的2020年“人类学终身成就奖” 。
下周 , 这位七旬老者又要背上行囊再出发 , 前往广西省防城港市 , 对京族进行测量和调查 , 继续完成谱写民族体质人类学的国家使命 。 他的工作正如他笔下的诗:愁累苦烦次第过 , 更兼几度遭危险 。 不愿人世平如水 , 喜将今生付流年 。
本报采访人员 史莺
来源: 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