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金国章院士:一生在中药延胡索的探索里“安贫乐道”( 十 )

如今 , 已为人师的许建对论文也是约十遍的修改 , 体会到了金老师当年对科学一丝不苟的态度 。 如果她知道金老师多年前初涉研究时的经历 , 或许更能体会老师的良苦用心 。

“你第一次写论文要写十遍 。 ”这是丁光生教授对金国章提出的要求 。 和许建一样 , 金国章最初也不理解老师的要求 。 那时候 , 没有电脑 , 他每落笔一次 , 就要再从头思考一回 , 思考的问题的也就更深化了 。 渐渐的 , 金国章体会到了老师的用意 , 更令他震撼的是 , 他写了十遍的论文 , 老师也改了十遍!

在几十年的科研和教学生涯中 , 金先生记得他教过的每一个学生 , 清楚每一个学生的专长 。 与学生交流思想 , 互相启发是他最开心的事情 。 “我在金老师实验室读博期间经历的系统而严格的训练及其学术氛围的熏陶 , 为我毕业后的研究生涯积累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 ”金国章的博士生、毕业当年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的胡刚 , 对恩师充满感激 , “我发自内心感受到金老师不仅传授给我们知识和能力 , 而且通过对弟子的培养 , 为中国的多巴胺受体药理学乃至神经药理学的发展几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地播种、培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