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制药市场大洗牌,国内数千家药企如何转型?( 五 )

从获得ANDA批文来看 , 2007年以后至今 , 公司总共获得批文459个 , 排名第1 , 批文占年度总数一度达到10%以上 。 对比Teva , 公司2009年以前处于弱势 , 2010年以后明显拉开和Teva的差距 。

二是加大高技术壁垒领域研发投入和布局 , 具有较高的定价和盈利能力 。

如Mylan仿制药研发向生物类似物、吸入剂和注射剂等高壁垒领域转型 , 技术壁垒高 , 仿制难度大 , 可以享受相对较高的定价和盈利能力 。 当然也包含直接通过通过相关公司来布局 。

通过并购 , 公司也积极布局高新技术业务 , 比如2008年开始和Biocon合作进入生物类似物领域;2011年收购辉瑞的吸入剂技术平台 。 这几次并购 , 最重要的首先是增强了公司仿制药的技术门槛 , 从简单的口服固体制剂向注射剂、吸入剂、生物类似物等领域 , 以及专科领域发展 , 实现仿制药的技术路径迁移 。 2007年 , 公司的研发主要集中在低端口服固体制剂 , 占比为95%;到2017年口服固体制剂下降到52% , 注射剂提高到34% , 乳剂凝胶、透皮贴剂、鼻喷雾剂、生物类似物均已经有所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