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通过《梦华录》我们一起来聊聊宋代社会生活

近期的热播剧《梦华录》将于今晚(7月3日)收官 , 趁着“宋代热”这波讨论 , 我们联系了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宋史学者赵冬梅 , 打算和她聊聊宋代社会生活 。 当然 , 书评君也觉得最近围绕《梦华录》的讨论已经不少了 , 那么这次访谈借此热点 , 还能否提供给朋友们新的东西呢?
在“借热播剧谈历史”这件事上 , 赵老师原来也有同感 。 她说起 , 正是借着这样的机会 , 大家才有耐心 , 愿意花点时间听她讲讲历史中真实的宋代是什么样子 。 她还感慨 , 长期以来 , 人们对于中国帝制时期的认知基本上停留在明清 。 这话听来多少有些怅然 , 在注意力稀缺的今天 , 能借此和大家一起去看看真实的历史 , 而且是非均质的历史 , 已经是件挺难得的事 。
《梦华录》(2022)剧照 。 此前 , 书评君已推文讨论剧中的“双洁” , 点击图片可阅读《从说起:如何理解古偶剧中的“双洁”规范?》 。
那么 , 话说回来 , 《梦华录》为什么能够得到如此多的关注?所谓的“大宋文化复兴”是否有些言过其实?赵老师没有直接回应这个问题 , 她先给我们讲了件童年往事 。 儿时 , 父亲会一大早起来给姐俩炸清油饼吃 , 有时候上学赶时间 , 姐妹俩通常抄起一张黄澄澄、油乎乎的饼就跑了 , 吃完后的小油手也懒得洗 , 四处蹭蹭 , 就“干净”了 。 长大后她读到《东京梦华录》 , 有段写到北宋东京临街而设的饼铺 , 天不亮就传来做饼的剂子拍在案板上的声音 , 炉火中劈里啪啦的柴火声 , 那是宋代的人间烟火 , 却恍惚中与她儿时的记忆重合 。 后来 , 她进入宋史领域 , 越发觉得宋朝出现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后来国人生活的样貌 。
原本 , 书评君还想和赵老师聊一聊赵盼儿 , 可兴致所至 , 赵老师说:“要不 , 我给你讲段张行婆的故事吧 。 ”张行婆是谁?原来 , 她是司马光笔下宋代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 , 一生命运坎坷 , 母亲早逝、父亲继娶 , 后母将她卖为奴婢 , 可就是这样一个近乎沦落到社会底层的人 , 千年前她就活出了自我的真实 。 婚后丈夫离世 , 她一人拉扯大了三个孩子 。 在完成女儿、妻子、母亲的职责后 , 她最终去古庙做了修行人 , 一生信佛终有回响 , 那是她成为自己的时刻 。
据赵老师说 , 中国古代还有许许多多如是的鲜活个体 , 如今的史学界或许仍难关注到普通人的叙事 , 但千年前的史家先辈司马光却记下了张行婆的故事 。 那是北宋的士大夫 , 他们依然能够看见 。 “可到了明清之后 , 很多人就什么都看不见了 , 有人挨饿他看不见 , 有人受难他看不见 , 别人的痛苦他也看不见 。 ”如今的“宋代热”之下 , 其实藏有当下人对个体生命的再发现 , 以及对生活的向往 。
《东京梦华:像宋人一样生活》 , 在报纸发行后 , 我们将陆续推送专题内其他文章 , 欢迎朋友们关注~
【爱历史】通过《梦华录》我们一起来聊聊宋代社会生活
文章图片
赵冬梅 ,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 曾任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汉学系、法国巴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客座教授 。 致力于宋代制度、政治文化和历史人物传记的研究、写作和传播 , 著有《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人间烟火:掩埋在历史里的日常与人生》《大宋之变 , 1063-1086》《文武之间:北宋武选官研究》等 。
挣脱被架空的宋 ,
走入更真实的宋代
借由这段时间热播的《梦华录》 , 我们再度见证了宋代气象引发的全民讨论盛况 。 不少声音称 , 一场名为“大宋文化复兴”的潮流正在成型 。 作为一名宋史学者 , 你的判断是怎样的?
【爱历史】通过《梦华录》我们一起来聊聊宋代社会生活】赵冬梅:陈寅恪先生曾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 , 历数千载之演进 , 造极于赵宋之世 。 ”这一论断经常被引用 , 但在这之后 , 其实还有一句表述却常被忽视 。 陈先生推测 , 中国未来文化的方向很有可能表现为宋文明的复兴 , 或者称之为“新宋学” 。
不过 , 对于“大宋文化复兴”这一判断而言 , 我个人还是持保留态度 。 当然 , 作为一名研究宋史的学者 , 我十分高兴地看到越来越多以宋朝为背景的文艺作品逐渐走入了公众的视野 , 这一趋势是值得称赞的 。 但前提是 , 我们不能把影视剧当历史去看 。 这些影视剧大多是在存世的有关宋朝的吉光片羽中 , 努力呈现一个他们所想象的宋朝 。 而这个宋朝和民间记忆中的宋朝 , 以及历史书写中的宋朝都有不同 。 不难发现 , 在如今影视剧中 , 宋的最大特点更多是“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