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通过《梦华录》我们一起来聊聊宋代社会生活( 四 )


除茶饮外 , 宋朝社会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是今天的人们会格外熟悉的?
赵冬梅:如果我们站在历史的长程上去看人间烟火 , 就会发现宋朝出现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后来国人生活的样貌 。 以饮食为例 , 宋朝在这方面非常具有创造力 。 我们流传至今的说法“柴米油盐酱醋茶”就形成于宋代 , 另外国人最具代表性的烹饪技法“炒”也是从宋开始普及 。 再有 , 宋代出现了合食制 , 就是我们如今吃饭的方式 , 当然新冠疫情当下 , 大家也别忘了添一双公筷 。
更大范围来说 , 宋朝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 雕版印刷技术真正应用于各类书籍印制 。 同时 , 它也是严格说来科举社会真正开端的时代 , “朝为田舍郎 , 暮登天子堂”有了现实的路径 , 成为了真正可以实现的宋朝式的“中国梦” 。 此外 , 北宋的东京相比于唐长安 , 那是完全不同的城市 。 相对而言 , (唐)长安是一个更为中古化的城市 , 商业活动大部分时间都局限在东西市两个区域 。 但到了宋 , 这些都发生了巨大转变 , 临街为市 , 昼夜骈阗 , 那是一个有着“夜生活”的城市 , 社会面貌焕然一新 。 因此 , 陈寅恪先生会说宋朝文明是造极的 , 在此之前的不如它 , 在此之后的走了下坡路 。
【爱历史】通过《梦华录》我们一起来聊聊宋代社会生活
文章图片
《大宋提刑官》(2005)剧照 。
重新看到宋代 ,
也意味着对个体的再发现
其实 , 宋代对今天的影响绝非仅停留在茶饮、果子等生活习惯方面 , 更重要的是由宋至今思维观念的流变 。 以围绕《梦华录》的讨论为例 , “双洁”成为一个焦点 。 有观点称这是对“贞洁”在感情关系中重要性的隐秘复辟 , 而与之相对的声音则称不应该用现代思维细究“那个年代” 。 如果暂且搁置争议 , 回到宋代历史中 , 宋朝人对贞洁究竟是怎样的看法?
赵冬梅:根据我的观察来看 , 首先 , “饿死事小 , 失节事大”这话确实是宋人说的不假 , 但是在宋朝 , 男性在表述这句话时 , 用的实则是喻意 , 不是说女性宁可饿死也不能改嫁 , 而是表达贞洁对于女性而言是难得的美德 , 那么须眉男子就更应追求忠诚 , 这是这句话的背景 。 至于片面强调女子守贞 , 像看贼一样盯着女性身体 , 更准确说是到明朝才开始的事情 。
在宋之前 , 对于能够不事二夫的女子的赞美与对于男子忠诚的赞美是一致的 , 一直到宋都是如此 。 但实际层面 , 女性改嫁一直是正常现象 。 比如包拯的儿媳崔氏 , 在其丈夫去世后 , 她的母亲就曾急切让女儿改嫁 , 但崔氏始终坚持不改嫁 。 这似乎映射出宋朝贞节观对女子的影响 , 但其实不然 。
一方面 , 崔氏的母家都是士大夫之家 , 但他们并没有觉得女儿改嫁是不对的 , 相反还鼓励女儿改嫁 。 另一方面 , 崔氏之所以坚持不改嫁 , 据我理解 , 她其实也并非迫于社会舆论压力 , 而是她本人对包拯及其夫人有强烈的崇敬 , 且和原先的丈夫关系很好 。 另外崔氏留在包家后 , 也支撑起了整个家族 , 她抚养包拯与婢女所生的幼子成人 , 朝廷赐她的旌表中明文写道:“使我嘉祐名臣有后 。 ”宋人看到的 , 更多是女性对家族和社会的贡献 。 尽管崔氏是宋朝的节妇 , 但她的头顶之上从来没有贞节牌坊 。
所以总体而言 , 宋朝还没有出现极端的贞洁观念 , 女性的贞洁被病态强调是到了明清以后 。 不过 , 如果说宋有什么确实值得诟病的地方 , 那就是从宋神宗朝始 , 宋朝出现了裹脚 , 后来演变成了社会上层的习俗 , 且影响逐渐波及下层民众 。
【爱历史】通过《梦华录》我们一起来聊聊宋代社会生活
文章图片
《梦华录》(2022)剧照 。
《梦华录》中塑造的赵盼儿等角色也让我想起你在《人间烟火》中讲述的张行婆的故事 , 内容虽各异 , 但同样都是对普通人生命历程的关注 。 你也在此前的采访中提到 , 这些被命运辜负却活出生命尊严的人同样值得被历史学家言说 。 从这个角度而言 , 我们可以将“宋代热”理解为一种对个体的再发现吗?
赵冬梅:你的观察是对的 。 今天之所以出现一种“宋代热” , 这之中必定藏有现代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包括与对个体的关注息息相关 。 就张行婆等人的故事而言 , 我还想补充的是 , 在当下的这种学术评判体系 , 或者学术写作模式中 , 属于个体生命的那一面是无处安放的 。 我们可以试想 , 张行婆的身份是一个女仆 , 如果在研究型的写作中 , 她会出现在什么地方?可能是研究宋代女性的佛教信仰相关文本中 , 她或许会被当作一个下层女性的信佛案例提及;也可能是宋朝军队研究中 , 因为她的父亲曾因哭瞎眼睛而不得不从军队退役 。 可是 , 你大概率不会从头到尾去讲述属于她的人生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