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通过《梦华录》我们一起来聊聊宋代社会生活( 五 )


张行婆是谁?她母亲早逝、父亲继娶 , 后母将她卖为奴婢 , 命运低到了尘埃 , 可以说已经沦落至社会最底层 , 可即便如此 , 所有社会认为她应该做的事情 , 她都做到了 , 而且干得漂漂亮亮 。 结婚后没几年丈夫过世 , 她一人拉扯大了三个孩子 。 在看到孩子们接连进入各自生活的轨道后 , 她也没有选择安享晚年 , 而是试图活出属我的人生 。 她带领邻居们修复庙宇 , 古庙落成后 , 一生信佛终有回响 , 住进古庙 , 成了修行人 , 对儿子说:“不复为尔母矣” , 我不再做你的母亲了 。
这一次 , 她终于只是她自己了 。
赵冬梅:是啊 , 千年前就有这样一个卑微的女人 , 她是个好女儿 , 是个好妻子 , 是个好母亲 , 但这一次她谁也不是 , 只是她自己 , 她要为自己的信仰而活着 , 为自己的开心而活着 。
今天的史学界或许仍然难以关注到类似个体的故事 , 但我们别忘了 , 张行婆的故事可是司马光记下的 。 在史家先辈看来 , 这个女仆值得记录 。 当然 , 司马光在记录张行婆的故事时 , 实则想说的也不是女性 , 而是借此鞭策男性 , 这样一个女性尚能坚持美德 , 那士大夫又该如何?可是即便如此 , 我依然很感激他 。 从这一点不难看出 , 司马光绝对不是一个冬烘先生 , 他有自己的观察与判断 , 他能够看得见 。 这也是北宋的士大夫 , 那时的他们依然能够看见 。 可到了明清 , 很多士大夫就什么都看不见了 , 有人挨饿他看不见 , 有人受难他看不见 , 别人的痛苦他也看不见 , 唯一能看见的就是头上的乌纱 。 总体而言 , 北宋的个体都是活生生的人 , 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 这是那个时代的伟大之处 。
不存在一个均质的传统中国
从你的描述中 , 我能够感受到 , 宋朝之于你已然不只意味着一个学术方向 , 它似乎已经成为了融入生命的回响 。 最初是什么吸引你选择宋史作为深耕方向的呢?
赵冬梅:先说句题外话 , 正好这些天高考的考生们差不多要开始思考选专业了 。 我想借这个机会和大家简单分享几句 , 其实即便(考生)大学期间进了历史系 , 也未见得之后要搞历史 。 如果继续沿着这个方向读研究生 , 那你有可能是要追求学术生涯了 , 但是也未必 。 可通常来说 , 如果你还打算继续在一个方向上读到博士 , 那我觉得你最好是追求学术生涯 , 要不然再读三四年下来可能会变得“更傻” 。 当然 , 这里“傻”的意思不是说贬义 , 而是指你在一个小的领域可能逐渐成为专家 , 但别忘了时间守恒 , 你在这个地方花费的时间多了 , 必定在社会性方面的锻炼会受到影响 。 如果你念完了博士 , 还不做这行 , 那可能真的是巨大的浪费 。
说回我自己吧 , 我是在考研究生时才有了专业的意识 。 最初我想报的是先秦 , 但班上另外一个同学也想报这个方向 , 当时觉得自己没有他那么用功 , 所以打算远避之 , 就报了宋史 。 而选宋史的缘故 ,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苏东坡 。 另外这也和我的阅读兴趣有关 。 本科期间 , 我曾经在图书馆的书架旁站着翻完了朱瑞熙先生的《宋代社会研究》 , 那本书让我觉得非常美好 , 后来也就走上了研究宋史的道路 。
【爱历史】通过《梦华录》我们一起来聊聊宋代社会生活
文章图片
《宋代社会研究》 , 朱瑞熙著 , 中州书画社 , 1983年12月 。
其实话又说回来 , 我属于普通人 , 不是那种从小就立大志的样子 , 人生选择也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很多偶然因素的影响 。 但是如今回看 , 我却觉得自己大抵是那个越走越坚定的人 。
随着研究的深入 , 你对于宋史的观照或者兴趣点是否发生过变化?接下来打算做的是哪方面的研究?
赵冬梅:之前我的兴趣一直是宋朝的制度史 , 但就制度史而言 , 我其实有自己的追求 。 我将制度视为人活动于其中的空间 , 关注的是人与制度的对话 。 而在此前的研究中 , 《文武之间:北宋武选官研究》是我比较看重的 , 其实我们之前聊到的皇城司就在这本范围内 , 这是我在研究武选官时一定会注意到的 。
【爱历史】通过《梦华录》我们一起来聊聊宋代社会生活
文章图片
《文武之间:北宋武选官研究》 , 赵冬梅著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0年3月 。
后来我逐渐转向了政治文化 , 以人物为线索 , 写寇准、司马光 , 接下来我还会写苏轼 , 这些都在我的政治文化研究版图中 。 我从北宋不同代际中选取代表人物 , 以这个人物为线索写他所处的时代的传记 , 写政治文化的变迁 。 而社会生活史其实更多是我的教学领域 , 因为社会史这个话题不好写 , 历史学的写作传统要求抽象的义理 , 但社会史这个领域静水流深 , 不太容易理论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