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三草|中国面,4000年( 三 )


陕西面要论花样排第二 , 中国其他地方不敢称第一 。
最传奇的 , 要算油泼辣子biangbiang面:
“一点飞上天 , 黄河两边弯;八字大张口 , 言字往里走 , 左一扭 , 右一扭;西一长 , 东一长 , 中间加个马大王;心字底 , 月字旁 , 留个勾搭挂麻糖;推了车车走咸阳 。 ”
一个生造的合体字 , 写尽了地理山川 , 道出了世态炎凉 。
正月三草|中国面,4000年
本文插图
正月三草|中国面,4000年
本文插图
【正月三草|中国面,4000年】电影《白鹿原》吃面场景
| 山西 |
山西 , 地处内陆黄土高原 , 汾河岸外 , 群山连绵 , 耐旱无谷 , 野蛮生长 , 自古有“小杂粮王国”的美称 。
山西巧媳妇儿 , 能用擀、削、拨、抿、擦、压、搓、漏、拉等手段 , 魔术般变幻出各式各样的面条来:剪刀面、剔尖儿、饸饹面、手擀面、荞麦面、炒卤面……
三晋大地风味面食榜上 , 刀削面独树一帜 , 削面师傅如同大将军 , 阵前立马横刀 , “一叶落锅一叶飘 , 一叶离面又出刀 。 银鱼落水翻白浪 , 柳叶乘风下树梢 。 ”看厨师削面如飞 , 宛如欣赏一次民间艺术表演 。
在山西人眼里 , 其他省份的面条是一道菜 , 山西的面条是文化 。
正月三草|中国面,4000年
本文插图
刀削面场景
| 河南 |
如果说有一个省 , 菜馆还没有面馆多 , 那就是河南 。
如果没有吃过河南卤面、开封鱼焙面、郏县饸烙面、新野板面、洛阳浆面条、邓州糊汤面 , 还有信阳空心面、豫西糊涂面 , 那就算是吃面的门外汉 。
唯有烩面 , 屹立在群星荟萃的河南面食谱最前沿 。
一碗厚薄有致的老烩面 , 熬出骨髓白汁的羊汤 , 配上海带、粉丝、千张、鹌鹑蛋 。 不管面多香 , 肚子多饿 , 河南人也要先喝汤 , 再吃面 , 就着羊油辣子和糖蒜 , 不慌不忙 , 不急不慢 。
一份烩面里头 , 藏着河南人的中庸之道 , 成就中原文化的经典 。
正月三草|中国面,4000年
本文插图
烩面
| 北京 |
北京人的一生 , 都有面条贯穿其间 。
“初一的饺子 , 初二的面” , 孩子出生吃“喜面” , 满月吃“满月月” , 长大过生日吃“寿面”……
若是有人升迁、发迹 , 北京人也要吃面庆贺 , 面条儿越长 , 暗喻“做官越长久” 。
炸酱面、汆儿面、打卤面 , 是北京的“人生三面” 。
从炸酱面的制作的过程 , 可以看出北京人的讲究:黄酱必选“六必居” , 猪肉最好五花十层 , 擀面要白、细、薄、筋、光 , 面码则随季节而定 , 有萝卜、白菜、青豆、黄瓜……
不管哪种面 , 您如果能吃到北京胡同人家自己做的面条 , 才最地道 , 绝对是大饭馆里吃不到的正宗味道 。
正月三草|中国面,4000年
本文插图
炸酱面
| 河北 |
燕赵之地 , 古风醇厚 。 河北人 , 实在 , 吃面 , 也不花哨 。
豆角焖面 , 是河北最常见的传统面食 , 面条筋韧 , 豆角脆嫩 , 咸香味浓 , 可以补充一天辛苦劳作的体能 。
囫囵面 , 卤子都是家常食材:茄丁、肥肠、腌肉、西红柿、鸡蛋等 , 最能体现多种家常饭菜的味道 。
还有卤汤香浓的东关面条 , 肥瘦相宜灵寿腌肉面 , 古法手工、憨实耐饥的磁州拽面 , “香得人鼻子一顶一顶的”赵县杂面汤……
数千年传统农耕文明浸润 , 杂粮面食也是河北人的传统:选用荞麦面制作的承德拨御面;张家口凉热两吃的风味莜面;各种的豆类参杂小麦面 , 混制而的美味曲(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