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元国学 刘力红:中医与传统文化( 三 )


那么神呢 , 心呢?就是刚刚我们讲的平人反过来 。 我们刚刚讲的恬淡虚无 , 刚刚讲的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 那么反过来 , 就是不能够恬淡虚无 , 所以在《大学》里面又有“四不正” , 就是“身有所愤懥 , 则不得其正 , 有所恐惧 , 则不得其正 , 有所好乐 , 则不得其正 , 有所忧虑 , 则不得其正” , 我们的心忧虑也好 , 恐惧也好 , 患得患失等等这些因素 , 就是偏离了恬淡这样一个因素了 , 那么心就没有办法处在中和 。 我们的喜怒哀乐 , 我们的世界观 , 我们的人生观 , 这些是很重要的致病途径 。 当然 , 这个致病主要是使我们的心产生不平 , 而心和身又是密切相关的 , 这个是疾病 。
健康是这样 , 平人是健康的 , 致中和是健康的 。 那么非健康呢?疾病是失去了平人 , 有些时候是过了 , 有些时候是不及了 , 这个时候就不能够处中 。
那么对于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怎么去治疗它?中医的治疗 , 它的精神是什么?我想大家也应该能够明白 。 为什么叫中医呢?本来医不叫中医 , 本来中医的概念是什么呢?古人讲 , 上医治国 , 中医治人 。 中医是治人的 , 中医不是治病的 , 为什么呢?因为人不好了才生病 , 所以把人调整好了 , 他自然就不会生病 。 中医的着眼点是在人上面 , 不在病上面 , 只有下医才是治病 。 这个古人是界定得很清楚的 。 中医是什么呢?就是中道之医 , 就是秉承着中国文化的这样一种中和的精神命脉的医学 , 它叫中医 。
这样一个精神我们清楚了以后 , 那么疾病治疗我们就很了然了 。 怎么治疗?因为一个病的产生就是不平 , 不平 , 要么太过了 , 要么不及了 。 所以老子有一句很妙的话 , 叫做“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 损了有余 , 有余的东西就是过了 , 不足的东西就是不及 。 有余的我要损你 , 天之道要损你 。 不及的怎么样?要补你 。 这个损和补 , 它恢复一个什么?平 , 中 。 中医的治疗就是这样 。
《内经》里面 , 提了很多治疗的大法 , 治疗的原则 。 我在这里举两句 , 其中一个是《素问·三部九候论》说:“实则泻之 , 虚则补之 , 无问其病 , 以平为期 。 ”实 , 就是我们刚刚讲的什么 , 老子讲的什么?对 , 有余 , 刚刚我们讲是损 , 实际上泻就是损 , 实我们要泻它 。 虚呢 , 就是不足 , 我们要补 。 实的泻了 , 虚的补了 , 最后是一种什么状态?平和 , 中正平和的状态 。 《素问·至真要大论》里面也讲到“谨察阴阳之所在”是“以平为期” 。 治疗没有其他的 , 就是以平为期 。 “无问其病”就说不管你什么病 。 为什么人家很多人说中医肝病的也用这个药 , 肾病的也用这个药 , 心病的也用这个药 , 为什么都能好啊?古人讲得很清楚“无问其病” 。 不管是什么病 , 以平为期 。 只要把人调到平的状态 , 平人的状态 , 这个病就好了 , 这是中医的一个根本的精神所在 。
那么要做到这一点 , 怎么办?有些什么具体的措施?疾怎么样以平为期 , 病怎么样以平为期呢?这个实际上就要心身两调 。 为什么我们要有针灸 , 要有按摩 。 为什么要疏通气血 , 大家都很清楚要疏通气血 , 为什么?我是从南宁来的 , 南宁那个地方 , 大家知道 。 昨天我是穿着什么 , 穿着衬衣来的 , 到了机场开始加衣服 , 到了这里还冷得直哆嗦 。 南宁一年四季几乎就没有变化 。 那个地方热行 , 天气很热 , 热太过了 。 那么为什么呢?就是它老热 , 夏天老停留在那里 , 所以它容易产生不平 。 为什么中国的文化是在陕甘、在中原这一带产生呢?因为这一带四季分明 , 老在流行 。 另外 , 前面的来了 , 来了的走了以后 , 后面的才能来 , 对不对 。 夏天要过去了 , 夏天要走了 , 秋天才来 , 秋天要走了冬天才来 。 那秋天老停在那里 , 夏天老停在那里 , 就是不走不行 , 那么这个不平就产生了 , 对不对 。 所以 , 为什么要疏其血气 , 要针灸 , 要保证机体处在行的状态 , 流转 , 流通的状态?这个是保证我们处在平人的一个很重要的事情 。 当然 , 我们还有药物的 , 具体药物的补泻 , 不足了怎么去补它 , 太过了怎么去泻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