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文学习』板浦笔记:兰州牛肉拉面


【『中华诗文学习』板浦笔记:兰州牛肉拉面】
『中华诗文学习』板浦笔记:兰州牛肉拉面
本文插图
我居住的板浦小镇 , 从南走到北 , 从北走到南 , 数来数去 , 共有两家兰州“牛肉拉面”馆 。
东大街文化站隔壁有一家 。 新民路也有一家正宗的“兰州牛肉”拉面馆 。 新民路这家“牛肉拉面”馆 , 离我家很近 。 出我家巷口头 , 往北拐 , 走二十米左右 , 即可到达 。
说起来 , 这两家的牛肉拉面馆味道都不错 , 若硬要像金庸金大侠武侠小说中那样来一场“华山论剑” , 我估计势均力敌 , 难分上下 , 不分伯仲 。
比 , 似乎只是我的一厢情愿 。 《三国演义》中曹植说过:本是同根生 。
吃“牛肉拉面” , 我一般选择比邻的拉面馆 。 四个字 , 方便 , 快捷 。 不必要 , 舍近求远 。
兰州“牛肉拉面” , 在兰州俗称“牛肉面” 。 “牛肉拉面” , 又叫甩面、抻面、扯面······
『中华诗文学习』板浦笔记:兰州牛肉拉面
本文插图
何为“牛肉拉面”?顾名思义 , 就是用手现场拉制而成 。 “牛肉拉面”这道名小吃的背后 , 隐藏着一段辛酸的创业故事 。
查了一下资料 。 资料上说 , “牛肉拉面”始创于1915年 , 创始人是回族人马宝子 。 迄今为止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 。
据说 , 当时 , 马宝子家境贫寒 , 为生活所迫 , 他在家里制成了热锅牛肉面 , 肩挑着沿街叫卖 。 后来 , 他又把煮过的牛、羊肝的汤兑入牛肉面 , 汤清面精 , 其香扑鼻 , 味道鲜美 。 食客都喜欢他的牛肉拉面 。 再后来 , 他开始经营自己的店铺 , 不再沿街叫卖了 , 当有食客进店后 , 伙计马上会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汤免费请客人喝 , 先让客人暖暖胃 。
时间不久 , 马宝子的清汤牛肉面名声在外 。 1925年 , 由其子马杰三接管经营 。 经马杰三不断创新改进 , “牛肉拉面”终于享誉全国 。 牛肉拉面馆 , 目前已在全国遍地开花 。
在板浦实验中学食堂干厨师 , 整日舞刀拿勺 , 星期一至星期五期间 , 一日三顿就餐于单位食堂 。 每逢星期天双息日学校正常休息了 , 就不得不回家生火做饭 。
有时不想生火做饭 , 就去拉面馆 , 吃碗“牛肉拉面”换换口味 。 吃“牛肉拉面” , 绝对不是为了省钱 , 也并非我人懒 , 主要的原因 , 妻子现流落淮阴纺织厂打工 , 儿子则在南京发展 , 一家三口 , 家中只剩下我一大老爷们 。
休息日回到家 , 心中就有一种空荡荡的感觉 。 实在不想做饭 , 我琢磨着 , 干脆去拉面馆去吃碗兰州“牛肉拉面” , 改善一下生活 , 消费消费 。
我肚量大 , 能吃 , 吃“牛肉拉面” , 碗一定要大碗 。 拉面价钱不等 , 大碗十元 , 小碗九元 。 如果要小碗 , 肯定吃不饱 。
拉面馆方向坐西朝东 , 面积极小 , 放四五张桌子而己 , 最多能容纳近十人左右 。 但绝对干净 , 整洁 , 利落 。 一句话 , 给人看非常舒坦 。 别看牛肉拉面馆小 , 不起眼 , 可生意却奇好 , 非常旺盛、红火 , 时常食客盈门 , 络绎不绝 。
牛肉拉面馆 , 竖着一块招牌 。 招牌上书写 , 兰州牛肉拉面 。 六个字 , 字大如斗 , 远远就能看见 。
店门口 , 放一口大锅 。 大锅是用来下拉面的 。 锅门嘴 , 则放一鼓风机 。 鼓风机 , 鼓风用得 。
“牛肉拉面”下好后 , 起锅时 , 微风吹来 , 新民路上到处飘荡着浓郁的拉面香味 。
一般这样的店 , 都是夫妻店 。 可夫妻俩姓什么?叫什么?不得而知 。 我也不想知道 。 吃鸡蛋 , 干嘛非要问是哪只鸡下得 。 如果问了 , 岂不是 , 多此一举 。
我是这家面馆的常客 。 每星期 , 大约光临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