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_社会」中国人群嘲的印度火车,一点都不沙雕( 二 )


这意味着 , 在酷热的印度之下 , 没有空调 , 没有食物供应 , 一旦下铺的人睡了上铺的人连坐的地方都没有 , 在狭窄的车厢里 , 往往一熬就是数十个小时 。
「印度_社会」中国人群嘲的印度火车,一点都不沙雕
文章插图
△以印度的长途火车为例 , 一般分为4个等级:1AC、2AC、3AC和Sleeper卧铺 。 AC代表有空调 , 数字代表等级 , 1AC就是一等车厢 , 但大多数印度人会选无空调的Sleeper卧铺 。 / Youtube
但抵不过票价便宜 , 一趟从德里到孟买的22小时火车 , 只需595卢比(约55元人民币) 。
据统计 , 占旅客人数1%的“高端旅客”为铁路提供了20%的营业额 , 而60%的印度铁路旅客却只产生10%的营业额 。
在印度乘坐火车 , 也需要极大的耐心 。
30-50公里/小时的“龟速” , 无数个“晚点”的广播 , 在深夜月台上横七竖八地睡满了一个个因晚点裹着毯子的印度人 , 这更让他们显得慢慢悠悠 , 和性格里极大的忍耐力 。
「印度_社会」中国人群嘲的印度火车,一点都不沙雕
文章插图
△久等不来的火车 , 印度人已经习惯“席地而睡” / 澎湃
不过 , 这种“国民性格”更像是现实社会日复一日地强行灌输给他们的 。
当你走进印度的任何一个火车站 , 每个出入口都标注分明:二等车厢女性休息室、三等车厢入口、一等车厢厕所、蓄须者入口、素食餐厅、非素食餐厅、退休人员休息室……
在印度 , 仿佛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 , 与生俱来 , 也无人抗争 , 正如高种姓的人绝对不会出现在二等车厢 。
「印度_社会」中国人群嘲的印度火车,一点都不沙雕
文章插图
△印度车厢内一瞥 / unsplash
但二等车厢以下 , 才是窥探印度的最好窗口:
喇嘛在列车间为旅客祈福索钱;胡子拉碴的老汉貌似抢了年轻人的位置 , 两人在争论不休;怀抱婴儿、头戴面纱的妇女望着窗外发呆;从容的印度老妇人捧着一本小书阅读;邻座的几个壮汉正扯着嗓子唱歌......
在停车的瞬间 , 你又会看到印度神牛在悠然自得地穿过轨道 , 和沿途数不清的贫民窟 。
「印度_社会」中国人群嘲的印度火车,一点都不沙雕
文章插图
△在轨道旁边的印度牛只 /tripsavvy
马克·吐温曾这样评价过这种文化现象:
“印度人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 , 对于他们来说 , 所有的生命都是神圣的 , 但人的生命不包括在内 。 ”
殖民主义产物 , 曾连结印度人
在没有火车之前 , 印度人的时间是按月计算的 , 地理的屏障阻隔了各邦人们的交流 。
直到1853年 , 英国人带来的一列轰鸣、冒着白烟的蒸汽机车从孟买缓缓驶向坦纳 , 这34公里的路程 , 用了1小时15分 。
「印度_社会」中国人群嘲的印度火车,一点都不沙雕
文章插图
△1853年印度第一辆载客火车从孟买驶向坦纳/ Youtube
自此 , 印度的历史被改变了 。
生于英属印度孟买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吉卜林(Rudyard Kipling) , 就在《吉姆》一书描绘了19世纪印度人坐火车的场景:
“‘简直是魔鬼之作啊!’黑暗之中空旷的回声 , 砖石站台之间闪闪发光的铁轨 , 头上纵横交错的大梁 , 这一切着实让喇嘛胆怯 。 ”
这时的印度人 , 啧啧称奇于这座会发出叫声、可以自己移动的庞然大物 , 触摸着火车上最先进的煤气灯、电灯 , 还全然没有意识到这只是大英帝国压榨他们的工具 。
一箱箱的印度奇珍异宝通过火车运送至大不列颠;而英国人也运来来一箱箱倾销到印度的货物 , 企图垄断当地市场 , 甚至还有枪杆子 , 方便统治当地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