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日涵副教授』秦若冰:美国经济的开放结构:兼论后危机时代美国贸易政策转向,「美国研究」马弘( 二 )


美国制造业的开放程度
(一)货物贸易依存度与贸易结构变化
美国是全球最早完成工业化的国家之一 , 制造业在美国早期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1964年 , 美国的货物贸易顺差达68亿美元 , 制造业的增加值排名世界第一 。 20世纪70年代以来 , 伴随着技术革命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 生产要素在产业间和国家之间发生转移 , 发达国家的生产要素逐渐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聚集 , 而低端制造业则转移至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的后发国家 。 产业结构的调整在贸易领域得到体现 , 美国对货物贸易出口依存度(货物出口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下降 , 对进口依存度(进口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却不断提升 。 1970年 , 美国的出口依存度约为4?2% , 比进口依存度高出0?4个百分点(如图1所示) 。 此后 , 美国的进口依存度不断提升 , 在1976年赶超出口依存度 , 货物贸易由顺差转为逆差 。 2000年以来 , 美国货物贸易逆差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扩大 , 在2006年达到-6.2% , 此后虽有小幅回升 , 但仍保持在-5%左右 。 2018年 , 美国货物贸易逆差达8873亿美元 ,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4.4% 。
从横向的比较来看 , 美国的货物贸易依存度与同等收入水平的国家相比处于较低的水平 。 通过统计2016年世界主要经济体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贸易依存度可以发现 , 人均收入水平与贸易依存度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人均收入水平越高的国家 , 其贸易依存度也越高 。 这一方面反映了贸易开放对经济发展水平的促进作用 , 另一方面 , 也反映了高收入国家更“愿意”和“能够”进行贸易 。 在这里 , “愿意”指的是需求 。 由于消费者的偏好具有非位似性 , 而产品差异性更大的商品收入弹性会更高 , 高收入国家对这些商品的贸易需求会更为强烈 , 而低收入国家则主要消费本地生产的同质化消费品 。 “能够”指的是供给 。 高收入国家在技术和人力资源(技术工人)上占据优势 , 因此在生产高收入弹性商品(通常是技术密集型商品)上更具比较优势 , 出口能力更强 。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达国家 , 2016年的贸易依存度仅为9.3% , 其中进口依存度为12%、出口依存度仅为3.6% , 远低于德国(34.3%)、加拿大(24.6%)、日本(12.7%)等发达国家 , 与中国(16.5%)、印度(13.5%)等新兴经济体相比也处于较低水平 。 这一方面是由于美国庞大的经济体量 , 即大国的贸易依存度会相对较低 。 另一方面 , 伴随近年来美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全球产业垂直分工的深化 , 制造业增加值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下降 , 由1960年的25%下降到2018年的11% , 制造业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在逐渐减弱 。
(二)全球价值链分工与货物贸易逆差
20世纪70年代以来 , 美国逐步进入去工业化的进程 , 生产要素逐渐向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服务业聚集 , 而服装、玩具、家具以及电子设备的制造和加工等环节由于具有劳动力密集、破坏环境的特点 , 因而逐渐转移至东亚、东南亚地区 。 美国逐渐由货物净出口国转变为货物净进口国 。 在亚洲地区 , 日本、韩国、东南亚新兴经济体以及中国相继崛起 , 承接发达工业国外包转移的制造业供应链条 。
本文分别列出了与美国在1992年和2017年的货物贸易逆差位列前十的国家 。 1965年至1992年 , 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 , 美国最大的货物贸易逆差来源国是日本 , 1992年 , 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达530亿美元 , 占美国贸易逆差总额的50% , 日本出口美国的产品主要是机械设备、电子设备和汽车等高附加值工业品 。 中国作为美国的第二大货物贸易逆差来源国 , 主要对美国出口玩具、服装等低附加值的贸易产品 。 美国的另一主要逆差来源是石油贸易 , 因此 , 尼日利亚、沙特阿拉伯等国也位居美国主要逆差来源国之列 。 20世纪八九十年代 , 日本和美国的贸易冲突升级 , 美国通过谈判迫使日本“自愿”限制出口 , 此后 , 日本占美国贸易进口的份额不断下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