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成为更好的人?( 六 )
接纳自己,才有动力改变自己!https://www.zhihu.com/video/1190308082797010944
最后,总结一下吧,如何成为更好的人:
去执行: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成长;会反思:和过去的自己对话,思维和行为慢慢改变;会接纳:接纳自己,才能改变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看到这里的同学,点个赞,接纳自己的「喜欢」,别隐藏哦,哈哈哈哈~
目前创作重心已转移到公号「小鸣日记」,主讲成长和迷茫,内容真实接地气,大家顺着网线就能找到我哈!
■来自的网友回复
想要成为更好的人,你必须具备一项基本技能,学会和自己相处,和他人相处。
首先要学会表达自己,其次要学会与他人沟通。然而,很多人连最基本的「表达自己」都很难做到,无法与自己达成共识,总觉得跟别人聊不来。希望接下来的内容能帮助到你。
一、表达自己01 跟任何人都聊得来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发现很多人会把心理咨询当作聊天。既然大家都喜欢这样的解释,那么我们就来探讨下「聊天」这门艺术的相关技巧。
一场愉快的聊天,将是展示自己的最佳机会,同时也能凸显一个人情商的高低。
Lily 是一位刚刚工作没多久的女生,她的性格偏内向,空有一颗想融入同事并参与聊天的心,但却不知道该怎样做。每次看到同事们聚在一起聊得热火朝天,她总是心生羡慕。偶尔,她也会尝试着加入同事们的聊天,但总是以冷场结束。所以,她在公司几乎没什么朋友。
IT 男 Tom 也有类似的烦恼。他的生活条件和工作履历都挺优秀,但不知为何,谈了三场恋爱都失败了,而且女友提出的分手理由都一样:跟他在一起吃饭、看电影很无聊,聊不到一起去。
为什么 Lily 和 Tom 不能跟别人好好聊天呢?问题出在以下三点,这些也是我们容易犯的错误。
错误一:有我没你
Lily 在与同事聊天时,一直都在思考:别人是怎样看待我的?别人对我的话题感不感兴趣?表面上,Lily 很在意别人,但实际上,她更在意的是别人对她的看法和感受。即使她有时关注到别人,但关注的更多的也是自己想象的内容,并非真实的客观实际。所以,「有我没你」的人很难跟人好好聊天。
错误二:只说不听
Tom 是典型的「只说不听」。无论是在餐桌上,还是在路上,Tom 都一直在兴致勃勃地表达自己,倾诉自己的想法,很少能耐下心来倾听女友说的话。在面对自己感兴趣或熟悉的话题时,他则更像是在开个人讲座一样,滔滔不绝。女友想加入话题,却总被他粗暴地打断。而当女友聊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时,Tom 又沉默不语,不给予女友任何回应,让对方很尴尬。
更有甚者,他还会在对方已经对某话题流露出不感兴趣之后,依然滔滔不绝,不懂得适可而止。
错误三:肆意评价对错和好坏
两个人一起出去吃饭,其中一人很喜欢吃椒盐口味的虾,而你不喜欢,所以你就说椒盐虾很难吃,这是在评价别人口味。其实,口味是很私人的事,无对错之分。你对对方做出的评价,会让对方感到不安,特别是在公众场合。
以上三点是我们在聊天中容易犯的错误,也是可能影响我们人际关系的「三把刀」。
那么,要怎么做才能愉快地聊天呢?愉快的聊天就像跳双人舞:有铺垫,有互动,有亲近的表达,还有充满仪式感的收尾。 所以,要想跟一个人聊得来,需要学会以下这四步。
第一步:铺垫
在我们想跟别人聊些什么的时候,最起码我们要先传递给对方一些信息:我很想跟你聊天。一般情况下,聊天刚开始时我们不会选择那些太深入的话题,而是有点像搭讪。比如:老外喜欢对不熟的朋友说:「What\u0026#39;sup?」(最近怎么样?)如果是很熟的朋友,我们可能会这样表达:「有没有遇到什么事情可以说说?」
总之,铺垫就是在进入话题之前,让对方感受到你对他感兴趣,并且,你特别愿意跟他聊天。
第二步:互动
在互动过程中要注意两个关键词:代入感和投入感。
代入感是指我们在表达自己或说一件事情时,用的是讲故事的方式,比如,谁、哪天、在哪里、遇到了哪些人、发生了哪些事情……故事讲得好,就像好的书、好的电影一样能够引人入胜,让人们产生代入感。如果你讲故事可以让对方产生代入的感觉,那你就是个聊天高手。
投入感则指让对方感觉到你是进入对方的情景和情绪中的。一个人是否在关注你,你是能够感受到的。
在人际关系中,代入感和投入感能让我们产生一种最重要的感觉——存在感,即被重要的人所发现、所注视。在开始聊天时,如果我们投入的感情能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存在,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话匣子往往能够被顺利打开。
同样,当进入话题时,应该给予对方情绪、语言、行为举止等各方面的积极回应。例如,一位朋友失恋了,你对他说,「失恋的感觉一定很痛苦吧,前段时间我看你闷闷不乐。我也失恋过,我知道那种感觉」。你的这种投入感和代入感,能够让对方产生一种倾诉的冲动。这就是心理学所说的「 共情 」。
小科普 共情 共情(empathy),也称为同感、同理心等。其最初的概念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来阐述:「咨询员能够正确地了解当事人内在的主观世界,并且能将有意义的信息传达给当事人。明了或察觉到当事人蕴含着的个人意义的世界,就好像是你自己的世界,但是没有丧失这『好像』的特质。」共情的这种概念,得到了各大流派的认同,更多地被现代精神分析学所运用。 共情可以通俗地理解为感同身受,即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理解他人,同时能够设身处地地感受他人的内心世界。比如,一个孩子摔了一跤,流血了,具有共情能力的妈妈会抱着孩子,对孩子说:「摔了,你现在很疼吧,妈妈抱抱,如果疼得想哭,那就哭吧。」这一刻,孩子的感受是被真正理解了。而没有共情力的妈妈,会马上对孩子说:「可怜啊,摔疼了,不要哭了,伤一点皮没关系,男子汉,就应该坚强。」 较好的互动应该是:眼神的注视、开放式的肢体语言,同时在互动中给予适宜的反馈和回应。反馈和回应能够传递给对方一个信息——你在认真听他讲话。
就比如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的例子:孩子从学校里放学回家,想跟妈妈分享一些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孩子在讲事情,妈妈却在一旁不停地做事情,根本没有关注他。这种没有互动的交流就会使人产生挫败感。
第三步:亲近表达
其实,跟人聊一些八卦或共同认识的人,是一种很好的亲近表达。除此之外在聊天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适当地向对方表达自己愉悦的聊天心情、两人交流的舒适感,或是自己对下次交谈的期待。这种情绪的表达能带给对方很好的价值体验。
而肯定和认同是表达亲近的最好方法。少些说教式的话语,尝试着保持一颗同理心。你的朋友失恋了,和你说说失恋过程,这时候告诉他,你会陪着他,而不是对他说「别为一棵树,放弃整片森林」这样的话。和对方的情绪保持共振,是最好的亲近表达。
价值体验对对方来说是很重要的,这代表着自己能够在别人的生命轨迹中留下一些痕迹。谁不愿意被人喜欢呢?谁不愿意被人肯定呢?
第四步:充满仪式感的结束
沟通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它需要有一个结尾。充满仪式感的结束是指,沟通的双方中需要有一个人以适度的方式退出交流,不要聊着聊着就戛然而止了,这很容易让对方产生不悦,觉得你是在应付。在快结束聊天的时候做一些铺垫,再次肯定与对方聊天的感受,最后带着不舍的情绪结束交谈。
所以,好的结束需要有仪式感,最好提前告知我大概什么时候有事情要离开,并说:「改天再约。」走的时候,拥抱一下,握一下手,回头望望,表达依依不舍的感觉,这会让别人感到被重视。当然,来个眼神交流也是不错的。
聊天是一种人际互动方式。避免几个错误的聊天方式,掌握以上的沟通技巧,你将成为聊天高手。
除此之外,我们自己也要有聊天的内容。当然,如果没有太多内容可聊,倾听也是很好的沟通。当我们跟别人聊人生的丰富经历或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时,感受会是很美好的。这就和我们在听演讲、讲座时产生共情是一样的体验。
演讲者讲的是自己的故事,但我们可以从别人的故事里看到自己。
好的聊天,不需要太多的套路,更需要的可能是一颗沉浸其中的心。
好的聊天,不需要太多的套路,更需要的可能是一颗沉浸其中的心。
02 说话理直气壮谈到讲话,首先浮现在我脑海中的是一部非常不错的电影——《国王的演讲》。影片讲述的是,英王乔治五世在逝世后,把王位留给了患有严重口吃的艾伯特王子。王子在语言治疗师的治疗下,克服说话障碍,在二战前发表了鼓舞人心的演讲。一个患有严重口吃的王子,通过自身努力变成了一位声情并茂的演讲者。那说话没底气的我们,该用哪些方法来弥补自身的缺陷呢?
其实在生活中,说话没底气的现象并不少见,尤其是在公众场合。比如实习生小王就是一个缺乏自信、说话没底气的人。他向我汇报工作时,说话的声音像蚊子叫一样,要仔细听,才能听清他讲的内容。在会议上,他总是没说几句就满脸通红,手不受控制地抖动,严重时会额头冒汗,头低低的,像个犯错的孩子。小王知道,这会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带来障碍,也非常想改变现在的状况。偶尔,他会在我面前责怪自己:「我真是太差劲了,为什么我不能像别人那样,大大方方地站起来,信心满满地跟别人讲话?为什么我总是那么在意别人的看法,担心别人责怪我?」
在职场上说话没底气,升职加薪会离你很远。 在爱情中说话没底气,被另一半抱怨没出息。 在生活中说话没底气,意见常常不被人重视。 话说回来,为什么会有很多像小王这样的人,说话没底气?原因在哪里?其实并不复杂,主要有三点。
第一,自我设限
「自我设限」的意思是,我们在没有开口讲话之前,已经先预设——自己不是一个很好的演讲者,不能流畅地跟别人沟通,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我们的实际表现往往也和这种预设相似。
第二,内心陷入了对权威者盲从的状态
说话没底气的人,很可能是在童年的成长过程中,在想表达自己的意愿时,总是遭受老师、父母等相对有权威的长辈的责怪和评价。慢慢地,他们就越来越不自信,越来越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长大后,他们会把对严厉的父母和老师的恐惧,泛化到老板、上司身上,有的甚至会把这套相处模式照搬到自己所有的人际关系中。
第三,讲话时内心充满恐惧
其实,这种恐惧是对做不好的恐惧。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可能会觉得只有自己做好了才有价值,才能被别人肯定和赞赏。如果没做好,就会遭受严厉的惩罚。这种怕做不好的恐惧一直深深地埋藏在我们的无意识中。当我们去做一件事或开展某种行为时,那种恐惧的感觉就会影响我们,让我们全身紧张、发抖、冒汗,说话语无伦次。如果我们讲话,是为了避免像小时候那样受到惩罚,是为了躲避恐惧的发生,我们讲话就会很没有底气。再严重点就是演讲恐惧症,症状是,喉头似乎发不出任何声音,失声都有可能。所以,一旦我们发觉自己说话没底气,就要意识到自己有没有可能又陷入了那种不好的恐惧里。
这个时候,就需要认清自己,即对自己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知。清晰的认知就是,我们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要知道:我做得了什么,以及做不了什么。这种认知可以改变我们的外在行为。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让我们说话有底气? 就个人经验来讲,有这几方面的建议。
第一,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的方法非常棒。
如果你觉得说话不是很有底气,可以照镜子,跟镜子里的你说话,并告诉自己「我可以」。在跟镜子里的你进行眼神交流时,不管表现如何,都不要对镜子里的你进行任何评价,如「你不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你很糟糕,很不好」。相反,要用一种积极、鼓励的态度,哪怕用高估自己的方式来做心理暗示,也是可以的。
坚持,坚持,再坚持。你会渐渐看到自己的改变,直到你能用坚定的眼神看着别人的眼睛说话。实际上,说话时看着别人的眼睛,是对别人最基本的尊重。同时,看着别人的眼睛说话,你也会产生一种很有力量、很自信的感觉。
第二,说话是为了表达思想,而不是为了让别人如何看待我们
投入其中地表达,然后把你的情绪、感受、你想象的别人对你的看法……都暂时屏蔽,尝试着把自己想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试试吧,这种感觉非常棒。
记得有一位在央视节目上很活跃的新疆少年,叫阿尔法,有一次别人问他:「上台演讲不害怕吗?」他说:「害怕,但我有一种方法让自己不那么害怕,就是把坐在台下的人想象成萝卜、青菜。对着萝卜、青菜说话,它们是不会有任何反应的。当我不再去关注别人的反应时,讲话就会变得自信起来。我只需要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就可以了。这样,我讲话会变得更有底气。」
- #崆峒养生汇#女性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气血充足?附补血食物!
- 古今江湖:古今江湖攻略:如何运用双手互搏机制,为自己打出可观伤害?
- [吊灯]吊灯带吊扇如何选购 吊灯带吊扇的特点
- 【装修】电线管品牌哪个好 电线管如何加工
- 「地漏」地漏如何挑选 地漏的品牌有哪些
- 肿瘤@体检意外发现肺部小结节,需要如何处理?
- 家庭医生在线:中医告诉你春捂捂的是什么,老年人和腰痛人士如何科学捂?
- :无症状感染者传染性到底有多强?如何支持非洲抗疫?国家卫健委回应来了
- #茅台镇#两大品牌齐升级,这家80年茅台镇老厂如何“再出道”?
- 『胸肌』如何用更小的哑铃练出更大的胸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