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中国武学最高峰的见证者,34岁归隐山林,发誓从不收徒
文章插图
中华武术的发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这段长河中,有数不清的星星闪耀,陨落,绽放与消逝之间,便诞生了无数的传奇。
《叶问》等电影的大火,jiang一个名词渐渐地刻在人们的脑海里,那便是''中国功夫'',现如今社会发展越来越迅速,功夫逐渐变成了一个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各门各派的传承也因钢铁森林的扩大而逐渐消逝在了凡间。
在近代,有这样一本书,它用无声的文字描绘了曾经武学的盛世景象,书名叫《逝去的武林》,它一度在近代掀起了功夫热潮,使无数的年轻人去追寻那传统的踪迹,而这本书的作者李仲轩,便是中华武学最高峰的见证者。
拜入形意门,放弃仕途
李仲轩老人1915年出生在天津宁河县的一个官宦家庭,从小他就对武侠一类的武术文化有着近乎偏执的喜爱,遂拜入形意拳大师唐维禄门下。
文章插图
时至少年,家中有意将李仲轩送入官场培养,但是当时在武林中有规矩叫做''武林人士不得有官职在身'',所以李仲轩果断地拒绝了这次机会,继续潜心修炼武功。
当时正好赶上时局动荡,孙中山等政界领导人呼吁国民习武强身,解救民族危机,甚至有些领导人就直接在武馆任职,全国各大城市武馆如雨后春笋般开展起来,年轻人们纷纷进入,李仲轩所在的武馆修炼的形意拳简单易学,出招凌厉,一时间风光无限。
三位师傅的传奇故事
在《逝去的武林》中,李仲轩所记录的与自己师傅们的轶事不可不提,李仲轩师承形意拳大师唐维禄、尚云祥、薛颠,此三位大师在武林的地位与张大千齐白石在美术界的地位相当。
【此人是中国武学最高峰的见证者,34岁归隐山林,发誓从不收徒】当时的武林界比武切磋之风盛行,更有如广东佛山,香港的武馆规矩繁多,比如电影《叶问》中,若想开宗立派,须在一炷香内接受各门各派师傅的挑战。所以当时的以武会友是代表的一个人终身荣誉的,李仲轩的师叔薛颠就曾在年轻时与自己的师兄傅剑秋切磋武艺,二人交手中互不留情面。
文章插图
在经历了几个时辰的大战后,薛颠以几招只差败下阵来,自此便负气归隐,潜心修炼形意拳,十年间在武林中毫无动静,出山后据说形意拳已经被薛颠练到''神变''的地步,功夫不被招式所禁锢,出的拳人神合一,但是大师兄傅剑秋也没闲着,这十年间傅剑秋以更高的天赋学习。
书中说,十年后的傅剑秋在水盆边走一圈,水盆里的水竟然能旋起来,故事不知有几分夸张成分,但是武艺之高强此中可窥见一斑。
随后薛颠又约傅剑秋比武,是二人共同的大师兄尚云祥出面,二人方才作罢,而此二人的比武在他人的嘴里却传越神,有说打了三天三夜的,还有说师兄使用了暗器才赢了薛颠的,总之愈发离谱。
当此事传到了李仲轩这里时,他不免对这个素未谋面的师叔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恰逢年轻气盛,自信于当时的年轻一派没人能打得过他,便斗胆向自己的师傅唐维禄请示,想跟师叔薛颠切磋一下。
不料师傅并没有给他引荐师叔,反倒狠狠地批评了李仲轩一顿:“师叔薛颠的形意拳早已修练到出神入化的地步,是形意拳撑门面的人,你还不及别人的一半,如何切磋,习武之人虽凡事争强好胜,但是也要时刻保持一颗谦卑的心,需崇尚武德。”
李仲轩听后大悟,只恨自己心高气傲,羞愧交加下向薛颠拜师。
文章插图
逝去的,不只是武林
薛颠的教导异常残酷,对形意拳的理解也远非常人能及,所以在薛颠身边学习几年后,李仲轩武功略有小成,在高强度的训练下,李仲轩逐渐淡忘了唐维禄师傅的教诲,不免的有些飘飘然了起来,经常欺负同门师弟。这一切,都被尚云祥看在眼里。
- 莫将经典轻易看,《楞严经》来中国究竟有多不容易!
- 韩国版中国历史地图:有夸大,有私心,也很客观
- 历史上有什么遗祸千秋的决定八股文、闭关锁国,中国近代的屈辱
- 古代画押圈、十,如何分辨真假?还有一步骤,中国领先外国2千年
- 知府出一上联:鼠无大小皆称老,纪晓岚对出一下联堪称完美
- 洛阳金村大墓的发掘成为中国考古痛心疾首之事
- 金庸笔下唯一不会武功的男主,却达到武学最高境界,原型更不简单
- 此人将隐士做到极致,去世后宋帝写诗提他,结果遭来杀身之祸
- 中国宋朝的“阴柔”文化,上至皇帝下至黎民,全都软糯好脾气
- 马尔克斯发下狠话:死后150年都不授权中国出版《百年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