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成语故事
国学经典·成语故事第10篇
文章插图
董狐之笔
【拼音】:dǒng hú zhī bǐ
【解释】:后人对那些公正不偏,不因为各人的好恶或利害关系,而捏造不实言论的人的称呼。
成语故事
【国学·成语故事】董狐是春秋时晋国晋灵公在位时的一个史官。
晋灵公年纪很轻就继位为国君,不但幼稚,而且十分骄横。例如他在高台上用弹弓射击行人,以此取乐;他的厨子因为煮熊掌煮得不合口味,一生气竟把厨子杀了。国相赵盾,屡次劝谏,只是不听。起初他还嘴上承认错误,表示愿意改正,不过说完也就算了;到后来,非但毫不认错,反而怀恨在心。他几次三番设计谋杀赵盾,没有成功。赵盾看看形势很危险,只得逃出都城,暂时躲避到外地去。这时,赵盾的堂兄弟赵穿,趁晋灵公在桃园里喝得大醉的当儿,密派心腹甲兵,发动突然袭击,把晋灵公杀死了。赵盾得到这个消息,立刻赶回都城,另立晋成公为国君,继续担任国相,主持国政。
这一件事,史官董狐把它记入史册时,写道:“赵盾弑其君。”(在封建时代,杀死帝王或尊长叫“弑”,是一种大逆不道的罪行)赵盾见了,大惊,立即向董狐解释,声明自己并无“弑君之罪”。董狐说:“你身居相位,出走既没有走出国境,回来也没有惩办凶手,这弑君的罪名,你不负该由谁负!”《左传·宣公二年》,载有这段故事,并且说,孔子对于董狐曾称赞道:“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直书事件的实质而不加隐讳)。”不过,孔子也称赞赵盾,说道:“赵宣子(即赵盾),古之良大夫也,无法受恶(冤枉得了个恶罪名);惜也,越境乃免(可惜啊,他要是离开了本国,他就没有责任了)。”
孔子的这段评论是否正确,姑且不说它。但后来称赞良史(公正的史官),就因此叫做“董狐”。唐朝人吴兢,撰《武后实录》,其中有指责张说的述评。后来张说官至“中书令”,位同宰相,请吴兢删改原书中的有关述评,他不肯。当时人们因此称他为“今董狐”。
不隐讳任何人的错误、缺点,有什么说什么,毫无顾忌,把真实的情况大胆公正地直写出来,这样的文笔,就被称为“董狐之笔”。
文章插图
-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虽然是假的,但在他们家乡却有一件真人真事
- 大汉盛世的真实生活场景是什么样的?走近汉画中的历史故事
- 鲁迅、许广平与朱安三个人的故事,总有一人是配角!
- 名人稀奇古怪的死法,网友:明明是个悲伤的故事,可实在忍不住笑
- 一个古人看似悲剧,实际上是否极泰来,他真正的故事您知道吗!
- 乐山小伙娶回乌克兰女孩,看看他的跨国爱情故事
- 每天学点国学:聪明人,从不怨天尤人
- 《从灭族之夜开始迈向最强》:一本穿越佐助背刺宇智波鼬的故事
- 【孔子箴言故事】孝悌忠信——父母唯其疾之忧
- 《歌唱祖国的春天》讲述了怎样的故事?《美术经典中的党史》带您一同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