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淬寒光,一抹柔肠——看过《绣春刀》怎能不知锦衣卫!

提到绣春刀,大家最先想到的可能是由张震、刘诗诗主演的古装电影《绣春刀》。顾名思义,这是一部于明代锦衣卫有关的电影,“锦衣卫”,无论是在明朝当年,还是今天人的眼中,或许都是个神秘而充满矛盾的职业。明代警衣卫最显著的两个特征:身着飞鱼服,手持绣春刀。
一淬寒光,一抹柔肠——看过《绣春刀》怎能不知锦衣卫!
文章插图
飞鱼服是明代特务机关锦衣卫所穿的公服,其名称之由来是因为明代的国家织造局专门制造一种飞鱼形衣料,也就是云锦中的妆花罗、妆花纱、妆花绢,有“青织金妆花飞鱼过肩罗”、“青织金妆花飞鱼绢”、“大红妆花飞鱼补罗”、“大红织金飞鱼补罗”、“大红织金飞鱼通袖罗”、“大红织金飞鱼补纱”,系作不成形龙样,名“飞鱼服”。飞鱼类蟒,亦有二角。所谓飞鱼纹,《山海经·海外西经》有曰:“龙鱼陵居在其北,状如狸(或曰龙鱼似狸一角,作鲤)。”因能飞,所以一名飞鱼,头如龙,鱼身一角,服式为衣分上下二截相连,下有分幅,二旁有襞积。飞鱼的神性是"眼之不畏雷" ,飞鱼与雷神存在着某种联系,它具有雷神的神性和神力。
一淬寒光,一抹柔肠——看过《绣春刀》怎能不知锦衣卫!
文章插图
在明代,飞鱼服并非锦衣卫的专属公服,其他人只有蒙皇帝恩赐才能着飞鱼服,它是仅次于蟒服的一种赐服。据《明史》记载,飞鱼服在弘治年间,一般官民都不准穿着,即使公、侯、伯,若私自穿着飞鱼服也是要“治以重罪”。到后来朝廷规定,官员只有二品大院以上才能穿着飞鱼服。景泰、正德年以后,在品官制服之外赏赐飞鱼服、斗牛服、麒麟服。《明史·舆服志》记载了一段有关飞鱼服的故事:“嘉靖十六年,群臣朝于驻跸,兵部尚书张瓉服蟒。帝怒曰:‘尚书而普宁,何自服蟒’。张瓒对曰:‘所服乃钦赐飞鱼服,鲜明类蟒,非蟒也’。”
一淬寒光,一抹柔肠——看过《绣春刀》怎能不知锦衣卫!
文章插图
除飞鱼服外,锦衣卫另一大特征便是其佩刀了。电影《绣春刀》中沈炼用的则是一把雁翎刀,这种刀的样式在明代比较普通。有人说了片名叫《绣春刀》,沈炼是锦衣卫那他所持兵器也一定就是绣春刀。其实绣春刀这种武器并无实物出土,也许绣春刀就是普通的明官制腰刀。沈炼手中的绣春刀,与明末清初的雁翎刀样式并没有什么差别。
一淬寒光,一抹柔肠——看过《绣春刀》怎能不知锦衣卫!
文章插图
下面是三张雁翎刀的实物图,第一张为明末至清初的雁翎刀样式,刀姿舒展,刀身血槽整齐有力,刃口锋利,造型优美,实战与礼仪兼备,下面两张是龙泉某厂仿制清代腰刀,造型与明末清初雁翎刀几乎无有差距。
一淬寒光,一抹柔肠——看过《绣春刀》怎能不知锦衣卫!
文章插图
雁翎刀这种刀型始于南宋时代,宋金对峙时期,最初的雁翎刀雏形是宋代腰刀与金代弯刀结合的一种产物,当时金代出土的铁刀刀身较直、近刀头处刀身开始变弧,刀尖上翘,开始适合劈砍刺击。但是到了元代与明代前期,雁翎刀并不作为大规模制式武器出现和装配士兵,当时士兵普遍为延续自宋代的重甲步兵和元代以来的草原骑兵,雁翎刀在对付重甲步兵性能不如宋代直刀和进口自日本的倭刀,马战对付骑兵效果又不如元代弯刀。明代中期以后,火枪逐步流行,士兵甲胄逐渐变得轻薄,兼备了劈砍、刺击、挑杀的雁翎刀开始盛行。这种刀型结合了直刀和弯刀的优点,一般为单手持握、单刀重量不会超过 1.5 公斤,操作灵活、实战性能较强,刀背较厚、刀身后部平直、便于用力劈砍,刀身前端开始产生弧度,刺、割、挑的功能变强,也比较适合骑兵马战,刀背近刀尖处开反刃,可以刺穿明中期以后流行的锁子甲和其他金属盔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