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未了|我们喜欢的那本书

我们喜欢的那本书
文/焦庆福
我和妻子喜欢的那本书叫《边城》。
我和妻子认识时,我在郭里镇驻地教中学语文,她在一个叫东郭的小村子里教幼儿园。我们是经人介绍认识的,当时彼此间没有多少话说,也没有恶感。后来,她向我借了那本叫《边城》的小说。我问她,是不是喜欢这本小说?她只是笑。她问我,是不是喜欢翠翠?我回答说是。现在想一想,我们那时对爱情大约都有美好的向往。虽然说不出口,却能在小说中找到对方的影子。我们因此才一直保持了交往。
我的故乡是个偏远的小镇。说它偏远,是指它地处邹城的最西南角,在三县市交界处。它的北面、西面为白马河所环绕,南面紧靠微山湖。由于交通不便,这里没有外企落户,工业发展不成样子,也没有什么污染。小镇内多低山丘陵,除了种植玉米、小麦,最令人瞩目的当是漫山遍野的果树了。故乡的青山绿水常让我们想起茶峒,这可能也是我们喜欢《边城》的一个重要原因了。
 青未了|我们喜欢的那本书
文章插图
我们读《边城》时,常常转移了注意力,忘记了身边的是是非非。小说里的情节平平淡淡,和我们的生活有太多相似。小说里的愁也是淡淡的,翠翠“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我们的生活里也有愁苦,有时却会为此而不知所措。同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总要花费很多精力。最难处的则是与领导之间的关系,稍有不慎便会陷在坑里。如果对比小说里那个小而偏远的湘西山城,这些不经意间发生的尔虞我诈的事,会真的让人灰心。我们因此更愿把心沉入到故乡的山山水水,或沉入到《边城》的世界里去。闲暇时,我们夫妻谈得最多的还是翠翠、天保和傩送,感慨他们仨的善良和命运。但有一点我们很清醒,读书重在怡情,理想和现实不能划等号。我们也只是把边城当作世外桃源,从来没在现实里苛求过什么。
我家那本《边城》最终因同事家女孩的借阅而丢失了。这让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心情都特别沮丧。
那女孩是个高二学生,借《边城》时正值暑假。如果仅从看书的角度来说,暑假里看完一个中篇应该是绰绰有余。但是到了开学,那女孩一直没有还。我们俩也不好催促。毕竟只是一本书,没有同事间、邻居间的感情更重要。到了女孩高考结束,我才借故提到了那本《边城》。结果完全出乎意料。那本《边城》被女孩借给了另一个同事家的女孩。后来谁又借给了谁,已经找不出头绪了。总之到现在,我家的那本《边城》已经无迹可寻了。
那段时间里,学校里也发生了一些令人非常压抑的事情。教育上开始刮起了下岗风。每学期的各项工作都要量化评比,区分出优劣。同事间也要相互打分,直搞得人心惶惶,战战兢兢,彼此间也有了戒心。此种状况下的教学工作,我至今不敢恭维。而我家那本《边城》所经历的坎坷却像影视剧里的插曲,给我们的生活徒增了一丝悲凉。
我一向不怎么关注得失利弊,但在实际生活里,得与失并不偏袒于任何人。这些年,我在这偏远的小镇里默默地教书,虽然无职无权,生活清苦,但家中老人都健在,一双儿女也都健康快乐地成长着。相对单纯的生活里,已经有了不少小收获。善良美好毕竟是人的天性,只要坦诚相待,与同事倒也其乐融融。所谓的苦恼,早已抛到九宵云外了。
《边城》的遗失成了我和妻子的心结。我计划着什么时候去县城了,一定要去新华书店看一看,把《边城》买回来。这不是矫情。我和妻子喜欢同一本书,这种事情本不多见,而且也算是我们幸福的见证。
2018年暑假,镇教办组织小学及幼儿园骨干教师去外地学习,我妻子随团去了秦皇岛。我也终于有了空闲,带着一双儿女进了县城。新华书店里人很多,书架间挑书看书的多是学生。女儿找了她喜欢看的书,儿子也找了他喜欢看的书。书店内凉风习习,我游走在书架间,终于在一个角落里找到了《边城》。